“‘十四五’期間,數字化生活消費方式變革將重塑農村市場,農村電商生態要素將加速整合,農村電商對農業生産和農村消費的巨大潛能將會加速釋放。”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各級政府部門應予以積極鼓勵加強引導,建立産學研合作的長效機制,用數字農業經濟為鄉村振興賦能。
“我是搞農業的,我感受更深的數字經濟融入到農業以後,讓生産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趙皖平代表説:“數字農業在改善農産品品質,特別是一些特色優質産品的生産過程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據統計,2022年,全國農産品網路零售額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較2021年提升6.4個百分點。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同比增長3.6%。農村電商在推動農産品“出村進城”、助力鄉村振興、賦能産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如何進一步加強數字農業發展,趙皖平代表建議,要擴大數字農業應用範圍,探索農産區數字化方案。比如,發揮平臺經濟的規模優勢、技術優勢,以農業産業帶為單位,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在農業生産加工各環節融合應用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農村快遞物流配送體系”。趙皖平代表建議,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解決農産品物流堵點。加快推動農村地區水利、公路和農業生産加工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構建數字鄉村體系,通過規模效應和模式創新,持續降低物流成本,解決“田間地頭直達餐桌”的關鍵堵點。
“農業的數字化改造需要培育更多的既懂農業、也懂電商的新農人和新農商。要培養數字農業人才,建立‘新農人、新農商’培育體系。”趙皖平代表認為,應大力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重點遴選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帶頭人、鄉村能工巧匠、返鄉入鄉“雙創”人員、大學生村官等作為培訓對象,提升各類人才的脫貧致富帶動能力,為農村培養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的滲透率已達到36%,但農業的數字化程度為8.2%。”趙皖平代表説:“在全球農業數字化的趨勢之下,還要優化數字農業技術創新,推動裝備與成果示範。實施智慧農業工程和‘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對農業生産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強農業遙感、物聯網應用,提高農業精準化水準。在國家層面著力提升核心技術,特別是在農業精準感知、數據採集和專業遙感衛星研發等方面重點突破。”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