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社 作者:王恩博
有分析認為,去年中國經濟增速高於美國,但美國經濟增量大於中國,中美經濟總量差距在擴大。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6日在北京對此釋疑並提醒,閱讀觀察經濟數據時,要分析清楚其準確含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趙辰昕在會上指出,去年中國經濟增長3%,美國經濟增長2.1%,一些主要經濟體有增長1.9%的、有不到1%的,這個增速是用不變價計算的,能夠相對客觀、相對準確地反映一個經濟體的增長。
至於中美國內生産總值(GDP)總量比較,各國在做GDP總量核算時,用的都是本幣現價計算的名義GDP,物價因素會在名義GDP規模核算中産生重要影響。去年美國高通脹,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分別增長8%、16.5%,而中國去年物價非常平穩,CPI、PPI分別上漲2%、4.1%。
“美國的高通脹大幅拉高了名義GDP規模。當然,生活在高通脹水準之下,老百姓到底有沒有獲得感,相信本國居民最有體會。”趙辰昕説。
“GDP總量比較,還要將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GDP規模折算成美元計價,匯率在其中也會産生重要影響。”趙辰昕進一步分析稱,為遏制國內高通脹,美聯儲2022年全年加息7次共42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達到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準。美元利率升高造成其他貨幣對美元被動貶值,人民幣匯率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在折算GDP總量規模時又産生一定幅度縮減。他表示,希望提供這些資訊,為大家分析出數據真實準確的含義作一些參考。
趙辰昕同時強調,中國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目的是造福人民。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和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本身就是對人類發展的重大貢獻。“我們願意以中國發展的新成績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我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責任編輯: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