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天,新征程,新出發。踏著春天歡快的節拍,肩負著人民深深的重托與期盼,今年的全國兩會即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這場全球矚目的“春天之約”,如期又在北京拉開了帷幕。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又要暢所欲言,共商國是了。
今年的全國兩會,有著不同於過往的特殊意義。這是黨的二十大以後首次召開的全國兩會。因此,如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好局,起好步,承上啟下實施好“十四五”規劃,引人關注。這也是我國疫情防控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這個特殊節點後,召開的首次全國兩會。因此,今年的全國兩會必然承載著百姓關注的更多惠民利民政策及民生紅利。
每年的“兩會時間”,政府工作報告無疑都是重頭大戲,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將經濟發展各類目標確定在什麼水準,對於世人預判中國全年經濟運作態勢,參考意義重大。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過去一年和五年的工作,並對今年的政府工作提出了建議。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産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報告還強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品質發展合力。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擬按3%安排。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産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並舉。促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
可以説,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預期目標是實事求是的,財政、貨幣、産業、科技及社會等五大政策具有很強的連續性、一致性和針對性。這對我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現實意義重大。
李克強在報告中指出,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發展取得來之極為不易的新成就。筆者認為,雖然我們2022年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3%,卻也是當年世界上最亮的“一抹亮色”。對於今年國內生産總值預期目標,總理在工作建議中提出的是“5%左右”。對此,不少專家學者也第一時間在網路上表達了自己的理解與贊同。其實,今年GDP增速目標設定在5%左右,反映的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經濟發展的務實態度,體現出的是中央明確經濟增長底線的“中國穩健”,同時體現出的是經濟工作要實現質升量增的“有穩有進”。具體來講,這既為就業、物價、經濟政策等預期目標提供了參照係和錨定,又為抓住窗口期、機遇期、攻堅期穩中求進、奮力衝刺留出充足空間,亦為接下來中國經濟增長有可能繼續面臨的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風險留有餘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對於今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其實也與國外不少知名機構的預期較為一致。比如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大幅上調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值至5.2%。摩根士丹利則直接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7%。這也同時表達出了海內外對中國經濟形勢向好的共識。因此,把經濟增速由去年的3%拉至今年5%左右的合理區間,不僅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2035年每人平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這一重要發展目標的速度要求,也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提出的“穩中有進”的工作總基調。總之,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體現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政策定力,體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強韌性與大潛力,也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春有約,花不負。中國式現代化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惟有擊鼓催徵,才能“穩”步走向中國式現代化。一場由“藍圖”到“實景”的遠征,正始於腳下。一起加油吧!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