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關鍵之年,經濟目標的設定情況備受關注。3月5日出爐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GDP預期增長5%左右,赤字率擬按3%安排,CPI漲幅在3%左右。如何看待這些經濟目標?央廣網記者聯繫全國人大代表、專家學者進行了解讀。
GDP目標增速5%左右 “穩中求進”一以貫之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經過艱苦努力,當前消費需求、市場流通、工業生産、企業預期等明顯向好,經濟增長正在企穩向上,我國經濟有巨大潛力和發展動力。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5%左右。報告指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品質發展合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也是五年來政府工作一以貫之的關鍵詞。
如何看待“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目標充分考量了我國宏觀經濟運作環境,統籌兼顧了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目標,既積極又合理。“在疫情衝擊下,2022年我國經濟實現了3%的增長。2023年,經濟增速應該會有較大回升。”連平説。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人大常委、遼寧大學校長余淼傑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當下國際環境風高浪急,國內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也十分緊迫,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實事求是地制定了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體現了穩健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同樣認為,“這個目標是恰當的。結合我們去年的GDP增長基數,以及今年國內外經濟形勢,應該説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劉春生在採訪中提到,此前,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對今年的世界經濟以及中國經濟都曾作出預測,大致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5%左右的增長目標相符。
今年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了0.8%至5.2%。3月3日,IMF亞洲太平洋部主任克裏希納·斯裏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在國際金融論壇(IFF)線上全球經濟高端對話中説,“中國經濟的快速反彈將對亞太地區整體經濟復蘇産生巨大推動。”
赤字率3%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擬按3%安排,相比去年2.8%左右的赤字率有所上升。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1日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加力”,就是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
據悉,在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06萬億元的基礎上,今年我國將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貼息等政策工具,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專家普遍認為,無論是助企紓困還是民生社會保障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都將發揮重要作用。連平表示,去年全國財政支出70%以上用於民生,今年將繼續加強重點民生支出保障,支援就業、醫療、教育、養老、污染防治與農村環境整治等領域,著力提高居民收入,持續改善人民生活。
此外,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各展其長,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CPI漲幅3%左右 推動消費持續恢復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CPI漲幅的預期目標是3%。劉春生認為,對比去年全年2%的CPI漲幅,在經濟增長恢復的預期下,今年物價水準的小幅回升是正常的。結合國際能源價格飆升等因素的影響,這一預期目標也在合理範圍內。
在今年的工作重點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
推動消費要和提升居民收入緊密結合。劉春生説,“要推動居民收入和消費恢復形成良性迴圈,在促進就業、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也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此外,各地還可以採取發放消費券等方式促銷費,例如在耐用消費品、新能源車等方面發放消費券,將起到很好的效果。
余淼傑則認為,努力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可持續收入,消費才能實現有效上升。同時,要著力優化消費環境,做好打通居民社區便民商業,提升物流配送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