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丁時勇表示,“直播帶貨”作為新型商業模式,受到廣泛關注。2022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超過3.4萬億元,年增長率高達53%。但在實踐中,執法監管不足、違規頻發、司法維權舉證難度大等問題影響直播帶貨發展。
目前,直播帶貨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虛假宣傳、數據造假行為嚴重侵犯消費者權益。部分刷單公司和主播通過組織虛假交易、虛假流量刷單等方式,提升直播間粉絲量、點讚數、觀看人數和銷量,營造虛假的熱度和人氣,導致消費者不能正確掌握商品和服務的真實狀況,嚴重誤導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二是産品品質問題頻發,消費者維權難。部分網紅主播在直播帶貨中故意誇大效果,小作坊貼牌産品、“三無”産品更是在直播間屢屢出現,部分網路直播帶貨平臺不生成消費訂單等相關憑證,導致用戶在直播平臺購買有品質問題的商品後面臨舉證難等法律難題。
三是個人資訊安全及消費者個人隱私被侵害,造成較大損失。部分網路直播公司由於盲目追求利潤,忽視網路安防構建,且目前相關網路安全管理強制性規定尚不明確,加之直播平臺用戶註冊只需登記相關身份資訊,存在個人資訊泄漏的風險。
四是惡意引流,從事售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不法分子通過各大直播平臺大量引流,在直播帶貨中利用“專拍連結”誤導消費者,將其引流至從事網路賭博、銷售假冒偽劣産品、色情表演等非法平臺,對消費者實施詐騙,或向消費者推銷處方藥甚至假藥等國家禁止出售和限制出售的物品。
五是違背公序良俗,進行低級庸俗直播,誤導青少年價值觀。某些平臺和帶貨主播為吸引粉絲來直播間禮物打賞或購買商品,用低俗內容博取關注,少數青少年缺乏自律,導致價值觀扭曲。
為此,丁時勇委員建議:
加大監管力度,統一執法標準。公安、網信辦、文化、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應建立常態化的聯調聯動機制和聯合監管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暢通資訊交流,統一執法標準,加強部門間的聯合監管執法,形成工作合力。
強化行業協會自律性監管規範的落地執行。適度提高直播帶貨準入門檻,督促直播平臺對網路主播等正規化審核,加強對直播帶貨主播的服務品質監督,對相關違規違法人員及時曝光,引導直播從業人員規範化發展。
構建網路直播帶貨信用監管及懲戒體系。建立網紅直播帶貨信用評價體系,從人員管理、銷售、售後、資金等全流程進行監管,對虛假宣傳、售假等查證屬實的網路主播拉入短期或長期“行業禁入名單”,進行短期或長期封號處罰等。
規範網路平臺的內容審查及監管責任。將網路主播直播實名認證工作落到實處,推動電腦自動審查技術手段的升級。引導和幫助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等網路平臺公司,完善直播內容規範制度、直播管理制度、主播考核體系等,加強流量監控系統建設,搭建便捷、有效的投訴、舉報機制,對相關違規違法行為及時處理。
培養消費者的防範意識。利用短視頻、防詐騙公益短信、微信、微網志、宣傳海報等載體,發佈典型案例、普法視頻等方式,向消費者宣傳相關政策法規,著力提高網路消費者對虛假資訊、低俗資訊、其他有害資訊的鑒別能力和防詐騙能力。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