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9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據報告,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産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報告還提到,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
怎麼看GDP預期增長5%左右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2022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四季度增長2.9%。
5%左右的目標高於2022年全年增長水準,同時也高於世界銀行此前預測的4.3%,與中國社科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分別預測的5%、5.2%大體相當。
“2023年是我國經濟動能轉換的關鍵年,是經濟從疫情模式重回正常運作軌道的首年,穩增長必然成為最重要的任務。”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黨委書記朱啟貴教授對澎湃新聞表示,“綜合考慮到外部壓力和國內的不確定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5%左右的預期GDP增速目標,為經濟增長可能的超預期表現保留靈活空間,是科學而又合理的。”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對澎湃新聞表示,在2022年GDP增速為3%的背景下,如無意外情況發生,則在低基數的作用下,2023年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實現的難度並不大。這就意味著2023年中國宏觀政策還將保持定力,“大水漫灌”的現象不會出現。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也對澎湃新聞表示,2022年經濟增長的基數較低,今年上半年消費的反彈復蘇比較明顯,因此全年應能確保實現5%的目標。具體走勢上,或前高後低;前五個月,投資和消費的情況都相對不錯;到下半年,要重視消費增長的可持續性。
“實現5%的目標,主要靠擴大內需,更重要的是穩定擴大消費。預計今年出口或全年負增長,關鍵領域的投資則非常重要,消費要發揮基礎作用,擺在優先位置。”滕泰説道。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政府工作報告説,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
滕泰表示,把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在決策觀念上的重大轉變。目前,消費已經貢獻了經濟增長的65%以上,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同時,不能把消費純粹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工具,消費本身是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過程,是所有投資生産的目的。
鄭後成也表示,政府工作報告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重點工作之首,表明在出口增速承壓的背景下,擴內需是2023年我國宏觀經濟的首要任務。
“消費是收入的函數,只有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才能使消費增長具有可持續性。”促消費手段上,滕泰説,增加居民的一次性收入,有地方政府發消費券等手段,對消費的拉動是立竿見影的。其次,居民的財産性收入,包括房租、股市和債券的投資、存款收益等,金融資本市場的收益已經成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長遠來看,這要靠更健全的社保體系、就業,帶來工資和勞務性收入的增長。
朱啟貴表示,為了提振消費信心,一是要推動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機會;二是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政策,切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水準;三是堅持需求導向,順應消費需求多元化趨勢,推動消費供給提質升級;四是堅持問題導向,解決急難愁盼,推動消費提質升級。五是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協同共治,營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消費趨勢上,鄭後成表示,在2022年低基數,以及疫情管控政策發生根本性轉變的背景下,2023年中國消費增速大概率較2022年上行,但是消費增速也面臨掣肘,這包括:2023年中國CPI溫和可控;出口增速承壓利空就業率;國際油價同比進入負值區間利空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同比。
財政支出保持擴張態勢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説法,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各展其長,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
2022年,財政赤字率控制在2.8%,中央財政收支符合預算、支出略有結余。同時,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安排額度高於去年的3.65萬億元。
朱啟貴表示,根據財政赤字率和債務率的國際標準和外國財政工作經驗,中國財政處於安全運作區間,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是安全的、合理的。
滕泰表示,從財政赤字和專項債的規模來看,2023年整體的財政支出保持擴張的態勢,對於穩增長目標的實現是十分重要的。財政支出的投資方面上,要注意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向和效率,降低低效和無效投資。
朱啟貴認為,投資的著力點有三個方面:一是要加快製造業投資,讓民間投資發揮更大作用。二是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和短板領域投資力度。三是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給市場主體以穩定的預期。
鄭後成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從具體舉措看,主要和基建投資高度相關,此外,從歷史經驗看,在出口增速承壓背景下基建投資增速通常位於較高位置,預計基建投資是2023年擴內需的“主力軍”。
“對比投資和消費的乘數效應,目前,如果政府的財政資金用來發消費券,基本消費對拉動經濟的乘數效應,在農村是5倍以上,在城鎮是3倍以上。而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部門的測算,財政資金去做基本建設、基礎設施投資的乘數效應,全國只有約1.06%。”滕泰指出,據此推算,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省份,財政資金搞投資的乘數效應實際上小于1。所以更多把財政支出用於促消費,對宏觀經濟擴內需的作用可能要更高。
國內物價有望繼續保持溫和可控
政府工作報告對全面CPI的預期目標是3%左右。2022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
朱啟貴表示,預計食品價格總體穩定。豬肉供給整體有保障,預計價格漲幅有限。近年來中國糧食連續豐收,農業生産持續保持穩定,除鮮菜受天氣影響外,整體食品難有較大的價格起伏。同時,防疫措施不斷優化,核心CPI有望回升。預計2023年核心CPI將由目前低於歷史10%分位以下逐步回升。
滕泰表示,從全球看,2023年歐美的通脹都會快速回落,對中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會明顯減小。從國內看,很多製造業産品和服務業産品都面臨著過剩的狀況,因此2023年的主要矛盾,不是通脹,而是穩增長、擴大內需。擴大內需的主要矛盾,是提高有效投資,更要擴大消費。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也對澎湃新聞表示,儘管今年海外通脹仍維持高位,國際能源、原材料等商品價格仍在高位運作,國內需求趨勢恢復,以及極端氣候變化等,國內對潛在輸入型通脹壓力需要保持警惕。但整體上,國內物價有望繼續保持溫和可控。
周茂華表示,國內物價溫和可控,不會對宏觀支援政策構成影響。一是國內消費和內需處於恢復階段,生産供給恢復保持領先;二是,糧食連年豐收,生豬産能恢復,工業生産能力強,居民生活必須品供應充足;三是,國內能源、原材料、居民生活用品保供穩價政策措施力度不減;四是,國內物流、産業鏈供應鏈暢通等。
服務業吸納就業功能有望明顯恢復
政府工作報告對城鎮新增就業的預計目標為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2022年,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年未城鎮調查失業率降到5.5%。
滕泰表示,就業形勢是相當嚴峻的。疫情造成年輕人的就業率明顯低於過去幾年;同時,農民工就業率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保持就業率的關鍵是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GDP數據增長背後,是千萬以上的就業機會。”滕泰説,就業領域上,要重視服務業的就業。雖然從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來講,農業是基礎,製造業是國際競爭力的體現,但未來就業的主要方向應該是在服務業。
周茂華也表示,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有助於實現今年1200萬新增就業崗位目標。今年防疫進入新階段,疫情對經濟活動干擾趨勢減弱,加上紓困幫扶政策有力支援;像零售、餐飲、文旅、住宿服務業有望加快復蘇,服務業吸納就業功能有望明顯恢復。同時,這也有助於改善就業結構等。
“受國際形勢影響,國內的經濟也相對比較嚴峻,一些企業還有個體商戶先後倒閉,這就導致疫情結束之後,社會上出現了很多的待就業人員,再加上高校畢業生,社會出現了巨大的就業壓力。隨著經濟運作整體好轉,2023年就業形勢將持續回暖,保持總體穩定。”朱啟貴表示,各級政府要將穩就業保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工作來抓。要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支援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産業和企業,不斷促進就業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