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4日訊(記者 段思琦)2023年兩會3月4日至13日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霍勇表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是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和完善與慢病管理相結合的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機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人民群眾及社會帶來的傷害。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霍勇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霍勇指出,多項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慢病患者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關係密切。慢病患者的抵抗力比健康人差,一旦感染,轉變為重症或發生死亡的比例較高。
老年人作為重點人群,其病情複雜程度和重症、死亡風險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尤其在疫情高峰時期,給醫療衛生系統和全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霍勇認為,在繼續落實“乙類乙管”總體方案的同時,總結經驗,結合全民健康國家戰略實施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建議從多個方面加強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下的慢病防控預案機制和基礎慢病結合的常態化管理機制。
霍勇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建議1:加強預防和臨床緊密結合,針對疾病建立常態化合作和聯動機制
加強“醫防結合”的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完善醫防結合工作機制,加強各層級公共衛生醫師的慢病管理臨床能力規範化培養。佈局建設慢性病和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示範基地,助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充分使用基層醫療人員隊伍。建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與慢病管理常態化聯動機制,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技術手段,植入疾病規範診療路徑要求,提高聯動效率和品質,促進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相互滲透,醫療資源與公共衛生資源相融合,醫療服務體系與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互通互聯,為居民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
建議2:做好慢病人群數量排查,摸清底數
慢性病的防治和篩查依賴於基層衛生管理,需要利用基層衛生健康工作網底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通過鄉鎮(社區)家庭醫生、養老機構等定期對60歲以上人群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礎慢病患病情況以及健康狀況進行統計,摸清底數,早篩查,早干預。探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城鄉社區聯動的工作模式,預防和減少老年人重症的發生,同時加強演練,確保在重大衛生突發事件來臨之時,重症高風險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及時轉診、及時救治。
建議3.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建設
強化基於大數據驅動的基層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健康資訊守門人功能等;加強醫療設施建設和醫療設備,如呼吸機、ECMO、移動CT等醫學設備配備;加快發展、完善網際網路慢病管理平臺建設,針對慢病和老年人群,提前準備,疫苗藥品做到提前量,結合平時開展線上健康評估、健康指導、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線上問診、開藥、藥品配送到家的診療服務,疫情中更加有效引導患者有序就醫。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