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伴隨著該表述被寫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投資者保護工作藍圖已愈發清晰。
兩會期間,就投資者保護話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多位首席經濟學家、上市公司高管、公募基金負責人以及監管部門人士(其中4位是本次兩會的代表委員)一致認為,應讓無視資本市場紀律和規則者付出高昂代價,對1.8億投資者的全方位、立體保護就位。
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持續優化投資者保護機制,監管層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舉措,如先行賠付、責令回購等被實踐證明是很有效的制度。
“資本市場改革的宗旨之一就是強化投資者保護。”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首席執行合夥人呂紅兵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推進註冊制改革的同時,更加強化信披規範,避免損害投資者利益和投資信心,促進資本市場的誠信建設。此外,“零容忍”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新增代表人訴訟制度並逐步設立多家金融法院,有助於凈化市場秩序、降低維權成本、保護投資者利益。
全國人大代表、中南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錦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提高上市公司品質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基礎,更充分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上市公司更容易獲得更多發展資源,也就更有條件保護投資者利益。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中,高品質的上市公司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投資者的利益能夠得到更多保護,從而形成良性迴圈。
首席經濟學家:
要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為,保護投資者需要統籌考慮資本市場發展和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融資者和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關係。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證券法中關於“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的理念,體現在證券發行、上市、交易、資訊披露和監管等各個方面。
“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源頭活水’。”趙偉表示,我國投資者保護工作體系日趨成熟與完善,有利於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促進更多類型的資金有效流入資本市場、合理配置,構築投融資良性生態;有利於資本市場發揮財富管理功能,進一步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助力擴大內需,實現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良性迴圈等。
“要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要統籌兼顧好投資者和融資者關係。”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融資者要想使企業高速發展、做優做強,需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獲得資金;投資者將多餘資金投資于資本市場,期望獲得超額收益。因此,資本市場在保障企業能順利實現融資的同時,還要保障投資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註冊制改革是對投資者、融資者關係的平衡。”陳靂表示,註冊制的核心在於保障市場資訊公開透明,減少不同投資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性,保障投資者的基本權益。
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下投資者保護方面的主要問題在於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對科技、創新、制度等存在理解上的差異。過去兩者的差異主要是在資金規模和獲取資訊的速度方面。現在大量上市公司都是科技型企業,投資科技型企業就需要理解公司科技研發團隊,研發能力,企業産品的科技等級,企業研究科技成果的市場前景,及其在行業中的推廣力度等。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説,這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認知障礙。
“如何推進諮詢研究的普及工作,讓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在對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的認知理解上取得大致平等,是比較重要的。”楊成長認為。
上市公司:
做好投資者保護首先保證信披真實性
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關係是相互促進、互利共贏的。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上市公司董秘和證券代表表示,保護投資者最重要的是提升公司品質,並且進行高品質的資訊披露;加強與投資者溝通,維護投資者利益。
偉明環保董秘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保護投資者,根本上要提升企業行業地位和核心競爭力,進行高品質資訊披露,對公司的投資邏輯也要簡明扼要地向市場傳播,引導投資者以價值為基礎開展投資交易。
“做好投資者保護,首先就是要保證真實。”兆易創新董秘李紅對《證券日報》記者強調,同時,作為上市公司,為投資人帶來良好回報也是保護投資者權益的重要方式。她透露,上市4年多以來,公司每年都以現金分紅等方式進行利潤分配,已累計發放現金紅利約3.35億元。
“保護投資者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説真話。”金山辦公證代潘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多投資者對公司産品並沒有深度了解,因此在與投資者溝通以及披露公告的時候,要做到簡潔明瞭,便於投資者更直觀地了解公司的業務情況,避免産生誤讀。對於公司産品與投資之間的關係,也要與投資者詳細溝通。
“提高投資者利益的保障程度,更多還是要營造健康的環境。”陳錦石表示,推動建設更規範、透明、有序的資本市場環境,使投資者更方便地識別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好公司和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壞公司,讓好公司得到更多鼓勵,壞公司得到更嚴厲的懲罰。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得到更充分發揮,就能涌現出更多高品質的好公司,形成更有效活躍的二級市場。
具體到上市公司日常工作來看,程鵬總結為三方面:首先,做好公司主業經營,將經營情況向全體投資者進行公平、準確和完整的披露;其次,在市場情緒或結構化原因導致的與公司合理投資價值不相符的股價較大波動時,通過回購、增持等主動作為對市場進行引導,充分保護投資者利益;最後,通過互動平臺等多種途徑與各類投資者保持及時的溝通聯繫,答疑解惑。
機構投資者:
應強化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和震懾
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不僅承擔著廣大基民給予的受託責任,同時也需要尋求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從而實現公募基金行業長期穩健發展。
《證券日報》記者在與20余家公募基金相關負責人交流後注意到,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對於投資者保護工作更加重視,逐漸將其定位成公司發展的基本出發點、文化建設的必要點,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及知情權保障、長期價值理念倡導、風險揭示等多方面下狠功夫,並貫穿投研、産品、銷售、客服體系等整個經營環節。
“應把幫助投資者理解和認識風險、幫助投資者學會評價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樹立理性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作為投資者教育工作的重心和出發點。”匯添富基金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新華基金聯席董事長翟晨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了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新華基金建立了全面的守法合規制度體系;博時基金錶示,去年博時基金持續産出投資者教育幹貨內容,總次數431次,受眾總人數約615.7萬人。
另外,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需要投資者保護制度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東方紅資産管理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建設應優化資源配置功能,促進居民資産配置向長期投資、資本市場傾斜。同時應更加重視投資端,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更合適的金融産品。最後要積極引導機構投資者建立長期考核機制。
民生加銀基金總經理李操綱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希望資本市場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強化信披,最大力度保護各方的合法利益,對違法違規者做到及時懲戒。此外,希望能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引入更多專業服務提供者。”
建信基金和平安基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希望有更多的長線資金進入市場,不斷提升市場的穩定性;希望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更加完善,好企業的價值能夠進一步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公募基金提到要加大對虛假陳述、財務造假等行為的懲處力度,從而維護投資者利益。如中融基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強化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和震懾力度,資本市場生態將會進一步凈化和重塑。”
“如果上市公司定期報告的水準能夠長期保持在招股説明書的程度,也是公司價值很好的展現。建議監管機構進一步加大內幕交易和大股東侵佔中小股東權益的處罰,完善司法解釋、降低訴訟和維權成本,更高效保護投資者利益。”創金合信基金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監管機構:
構建投資者立體保護格局
作為一線監管機構,各地證監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尊重投資者、敬畏投資者、保護投資者,構建投資者立體保護格局。日前,《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天津證監局、吉林證監局和貴州證監局,注意到在推進投資者保護工作方面,三地證監局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色。
天津證監局凝聚各方合力,持續優化“1個投保領導小組+2家投教基地+4家行業協會+N家政府與社會力量”的大投保格局。同時,持續完善投資者權益保障體系,逐步形成了“橫向有聯動、縱向有貫通、源頭有治理、平穩有保障”的糾紛化解工作新格局。
吉林證監局與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中證法律服務中心簽署證券期貨糾紛訴調對接三方合作備忘錄,協同吉林省高院健全轄區證券期貨特邀調解機制,指導調解組織優化調解流程,去年成功調解73名投資者訴轄區某上市公司虛假陳訴責任糾紛案,達成調解金額430余萬元。
貴州證監局通過聯動共用,建立長效協作機制。如主動走進地方金融局、省公安廳等部門,就新證券法修訂實施、加強監管協作、強化資訊共用,共同防範化解貴州資本市場領域風險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首次聯合貴州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召開貴州省私募基金監管聯席會議,首開資訊共用先河,建立了長效協作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三地證監局還十分注重與媒體合作踐行投資者保護。在由《證券日報》社和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5·19投資者保護宣傳周”活動上,三地證監局參與對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投資者保護工作存在的難點痛點等的交流研討,並就如何進一步紮實開展投資者保護活動進行分享。
此外,為保護新證券法學習宣傳活動有聲勢、有實效,吉林證監局特色宣教發動市場主體學、拓寬載體引領社會公眾學、雲端科技組織廣大投資者學,形成學法、知法、守法、敬法的強大聲勢。貴州證監局推出的課程,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向市場主體、從業人員普及基礎金融知識、增強其風險防範意識。面對不同群體,天津證監局尋突破,使投資者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初步實現:將投資者教育納入中小學金融知識素質教育、納入高校學分課程、納入老年大學課程體系。
一些違法行為,侵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所以,在開展投保工作過程中,必須對這些違法行為堅決説“不”。吉林證監局多維度發力,聚焦上市公司信披違法等,加強日常監管和稽查執法聯動,從嚴從快辦理,加大打擊力度,強化執法宣傳,推動構建上市公司投資者保護新格局;貴州證監局持續關注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市場主體是否存在違反法律法規和侵害投資者權益的情形,並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市場風險得到提前防範和妥善處置。
法律界人士:
“行民刑”立體追責體系已形成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最高法工作報告、總結去年工作時表示,嚴懲證券市場虛假陳述行為。嚴懲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內幕交易等犯罪,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零容忍。
在最高法舉辦的2021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系列解讀全媒體直播訪談第二場活動上,最高法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表示,“隨著立法的完善,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犯罪行為的成本顯著提高,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相互銜接的立體追責體系已經形成,這是維護資本市場誠信秩序的內在要求,也是造假者必須付出的代價。”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作最高檢工作報告時表示,去年,最高檢會同證監會發佈典型案例,嚴懲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去年11月6日,證監會聯合最高檢發佈了十二宗證券違法犯罪典型案例,以案説法,向市場傳遞“零容忍”的信號,包括市場熟知的“黑嘴”廖某強操縱證券市場案、欣泰電氣欺詐發行案等。
記者發現,從實踐中來看,近年來,在證券糾紛案件的審判中,案件類型、投資者保護的制度基礎,都在不斷拓寬。
近日,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提起的全國首例操縱市場民事賠償支援訴訟作出二審判決。這是1999年證券法頒布以來,全國操縱市場民事賠償案件中第一單投資者勝訴的判決,實現了操縱市場民事賠償實務領域“零的突破”。2020年年底,我國首例證券代表人訴訟——五洋債欺詐發行案一審宣判。2019年,全國首例證券糾紛示範判決案——方正科技虛假陳述案終審判決。
“近兩年證券糾紛案件的審理圍繞投資者保護和市場秩序維護,呈現出案件類型多樣化、審判隊伍專業化、審理機構專門化、糾紛解決機制多元化的特點。”呂紅兵表示。
“接下來在最高法的規則指導下,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領域的糾紛處理預計會陸續有所突破,法治將在資本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郭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另外,隨著新證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落地及其配套制度落地,投資者保護的法治基礎不斷夯實。
“在落地的投資者保護制度中,新增的投資者維權途徑——代表人訴訟制度係重大突破。”呂紅兵表示,該制度包括普通代表人訴訟與特別代表人訴訟,將盡可能多的權益受損投資者納入訴訟軌道之中。尤其是投保機構作為代表人的特別代表人訴訟,充分發揮投保機構專業能力,並在舉證等方面幫助中小投資者降低維權成本,提升維權效率。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