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021年,在貌似簡單的年份數字變換排列順序背後,國企改革正在持續發生並不斷深化。
研讀十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相關工作年年都會被提及,其中,被看作是本輪國企改革突破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已經六度被“點題”。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時,此次提請全國兩會審查討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也強調,“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推動國有經濟進一步聚焦戰略安全、産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調整盤活存量資産,優化增量資本配置,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性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中”。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國企改革研究專家均認為,國企改革在沿著路線圖穩步推進的同時,可以進一步借助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更高品質地實現改革目標。
國企改革與上市公司提質共振
混改上市成“小目標”
“隨著國鐵企業股份制改造加快推進,京滬高鐵公司、鐵科軌道公司已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高鐵第一股’和‘國鐵科創板第一股’。廣大人民群眾不僅享受到高鐵帶來的出行便利,而且可以從資本市場分享高鐵優質資産效益。”正值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國鐵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陸東福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未來,國鐵集團將不斷深化國鐵企業改革。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看,通過前期持續推進的國資國企改革,國有企業的活力整體上得到了顯著提升,競爭力明顯增強,經營效益大幅改善。一大批優質國有企業尤其是已混改企業,都已具備登陸資本市場的基本條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整個國有企業當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説是“優等生”“基本盤”。從這個角度分析,上市應該是優質國有企業推進混改或二次混改的新發力點,亦是實現混改的重要方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份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意見》中特別提到,“鼓勵和支援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上市”“支援國有企業依託資本市場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有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實現混改上市或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方面可以滿足企業自身的發展及融資需求,另一方面,依託資本市場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優化體制機制,無疑也是激發國企活力的重要方式。
伴隨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混改借力資本市場的主觀能動性也在層層加碼,這一方面體現在國有企業積極“擁抱”A股,另一方面,亦表現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背靠資本市場大舞臺再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截至3月8日,A股共有1253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自2012年1月1日至今,累計共251家國企成功登陸A股市場。其中,僅去年就有30家,今年以來亦有7家成功上市。
“上市公司已經成為中央企業混改的主要載體,有效促進了各種所有制資本的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郝鵬在2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如是説。
當然,不僅是央企,對於整個國有企業而言,作為未來三年落實國有企業改革“1+N”政策體系和頂層設計的具體施工圖,儘管去年出臺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下稱《方案》)中未對國有企業資産證券化率提出具體指標,但據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方案》中已明確提出要通過推動國有企業的上市以及圍繞上市進行的各種改革,包括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國資監管部門的角度出發,提高國有企業資産化率,一是可以促使國資監管手段從管資産、管人、管事的“三管方式”加快推進到以管資本為主,強化國有資産監管的監管方式。二是可以加快市場化監管和國有資本運營的步伐,進而發揮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核心職能。三是可以比較好地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加大對所監管的國有企業的放權和授權的力度。
在提高國有企業資産證券化率方面,資本市場顯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國有企業可以借助資本市場優化負債結構,提升國有資産證券化比例;此外,在引進戰略投資者及社會資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整體改制上市的過程中,也可借助資本市場的高效規範透明的資本運營機制,倒逼公司治理水準和本身品質的提升。”
國企産業鏈佈局正當時:
發揮“1+1>2”效應
“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重組後,不但航線産品更豐富了,客戶數量也更多了,作為體量加倍的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商,在商務談判中也有了更好的規模優勢。”一位重組前在中海集團客戶服務部門工作的員工今年兩會期間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她見證了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重組的過程,她的工作崗位也因此由客戶服務轉為航線管理。
資本市場是落實國企改革任務的關鍵平臺,也為國企並購重組提供了契機。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國企加強在産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和中高端領域的佈局。借助資本市場為並購重組提供融資支援,是國企加快資源整合,推進佈局調整的重要手段。
《證券日報》記者從保利集團獲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念沙在《關於推進絲綢多元創新應用 助力構建國內大迴圈的提案》中也提到“金融賦能重組”。徐念沙建議,成立絲綢産業基金,提供發展新動能。絲綢産業多元創新發展,需要金融支援和領軍企業的引領。建議在國家主管部門的指導和資金支援下,由絲綢行業唯一央企和唯一民族品牌中國中絲集團發揮主力軍作用,牽頭成立“中國絲綢桑蠶産業基金”,以金融賦能助推絲綢産業的重組整合、創新融合和高品質發展。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此前披露,“十三五”時期,國資委加快推進國有資本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先後完成了12組24家中央企業的重組,新組建和接收了5家企業,中央企業的數量和“十二五”末比,從“十二五”末的106家調整到目前的97家。總的來看,重組成效非常明顯。
數據顯示,A股市場上國企並購重組持續活躍。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截至今年3月8日,A股市場共發生2828起公司並購重組事件。從企業性質上看,924起為各級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此外,今年以來,各級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發生128起並購重組事件,15起已完成,113起正在進行中。
董忠雲認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將“推進國有資本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聚焦主責主業,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列為八項重點任務之一,在確保今年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70%以上這一目標的驅動下,國企並購重組作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調整優化國資國企結構的重要舉措,有望進一步加速。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實施並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之一,並購重組是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優勝劣汰的重要手段。
談及未來國企如何借助資本運作實現在産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和中高端領域進行佈局?董忠雲認為,有條件的國企應加快推進自身證券化水準,借助資本市場引入市場化資本。同時,可以積極借助資本市場並購重組等措施,促進國有和民營資本的融合,通過強強聯合發揮“1+1>2”的效應。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應以各級國資委為統籌方,旗下投資企業可以在資本市場選擇合適的産業鏈關鍵企業進行並購、投資或合作,並與兄弟企業形成産業鏈上下和區域經營的協同。另一方面,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應積極引入包括民企在內的戰略投資者,吸收更多企業的産業鏈運營經驗和優勢。
混改之資本市場樣本:
二次或雙向“聯姻”成趨勢
每每回憶起中國黃金在今年2月份的成功上市,該公司的一位黨務工作人員都忍不住感慨:“這條路走的並不容易。”
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雄偉表示,上市不是休止符,而是加油站。中國黃金將以上市為契機,不斷發揮國企混改排頭兵的示範引領作用,奮進“十四五”征程,以持續深化改革在國企三年改革行動中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近年來,隨著各地央企、國有企業混改加速駛入快車道,資本市場在其中也扮演著愈發重要的位置。比如,對於未上市的國有企業來説,借力混改實現A股上市已成為一條“大道”。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在去年公開稱,中國寶武將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未來三年內,中國寶武旗下除了經過評估有特殊目的的子公司之外,所有一級子公司都要混改上市,否則取消一級子公司資格。
張立超表示,現階段,我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國有企業在跨越關口、邁向高品質發展方面要發揮引領和表率作用。隨著今年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相關央企、國有企業先後提出推動國有企業上市的“KPI”指標,這顯然也預示著國企上市已成為本輪國企改革的另一關鍵手段。
除了上市外,《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髮現,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動下,部分上市公司的企業性質也在發生改變。據Wind數據統計,以實際發生日期為準,去年共有327家上市公司實控人發生變更,其中,多家民企“變身”國企。
而除了混改推動下的民企、國企融合發展外,記者注意到,為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質增效,稍早前上海市國資委提出,支援和引導國有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作為重要積極股東參與公司治理,實施“二次混改”。
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二次混改”或是“雙向混改”,通過引入具有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作為重要的公司股東,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和風險利益共擔機制,有利於促進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體系、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機制,加強資産盤活、資源整合、架構重整、價值管理,提升企業活力和決策效率,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質增效,推動國企管理和國資管理體制進一步創新。
“混”是股權結構的變動,“改”則是治理結構的完善。談及下一階段國企混改在“改”方面還有哪些發力點時,劉興國認為,一是加快完善公司治理與管理,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二是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優化內部激勵約束機制;三是深化董事會授權改革,加快落實市場化聘任與職業經理人制度;四是加快資本佈局結構與産業結構調整,提升資産品質;五是構建適合混改企業新特徵的國有資本監管新模式。
(責任編輯:張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