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11日訊(記者 暢帥帥)五年後我們的生活什麼樣?上學、找工作、生孩子、養老政策有啥新期待?鄉村振興、科技強國、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有啥新變化?
透過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與中國網財經一起,看看五年後的中國“畫卷”。
國家有政策 日子越過越紅火
上學、找工作、生孩子、養老政策禮包全面升級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指出,“十四五”規劃綱要在主要指標設置上,民生福祉類指標數量最多。20個主要指標中有7個是民生福祉類的、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是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的。指標覆蓋了就業、收入、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各民生領域。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育是育人之本,人才是強國之本。
“上學”方面,從幼兒園到大學等各個教育階段,“十四五”規劃綱要都有相關“紅包”。
普惠性幼兒園方面,提出要以人口集中流入地、農村地區和“三區三州”為重點,新建、改擴建 2 萬所幼兒園,增加普惠學位 400 萬個以上。
基礎教育以教育基礎薄弱縣和人口流入地為重點,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4000所以上。
職業技術教育時期要支援建設200所以上高水準高職學校和 600 個以上高水準專業,支援建設一批優秀中職學校和優質專業。
高等教育方面,要提升100所中西部本科高校辦學條件,佈局建設一批高水準公共衛生學院和高水準師範院校。
“十四五”時期還將圍繞積體電路、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儲能等重點領域,佈局建設一批國家産教融合創新平臺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此外,針對城鎮化帶來的“上學難”問題,“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出,加快城鎮學校擴容增位,保障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尤立增也表示,目前,城鄉環境不平衡、教師素質不平衡等問題仍然存在。要積極穩妥推進教育資源整合,使學校佈局日趨合理,有限資源有效利用,現有教育公共資源的配置重點向農村傾斜,向經濟落後的鄉鎮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就業一向是“六穩”之首。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品質,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亦是“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重點內容。
“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援體系。完善與就業容量掛鉤的産業政策,支援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穩定展社區超市、便利店和社區服務崗位。促進平等就業,增加高品質就業。統籌城鄉就業政策,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就業。
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也做了部署,健全終身技能培訓制度,持續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健全培訓經費稅前扣除政策,鼓勵企業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平臺化、靈活性的新就業形態是實現穩就業的重要載體。新就業形態具有就業容量大、進出門檻低、靈活性和兼職性強等特性,形成“蓄水池”與“緩衝器”,在勞動力市場中與標準化就業相互補充。“
——讓年輕人敢生娃、願生娃對發展中的中國至關重要。
目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愈發需要通過增加新生兒或移民的方式改善人口結構。在鼓勵生育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推出了諸多“紅包”。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動生育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釋放生育政策潛力。完善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等政策和産假制度,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改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加強孕前孕産期健康服務,提高出生人口品質。建立健全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全方位幫扶保障制度。
在嬰幼兒的照顧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到,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健全支援嬰幼兒照護服務和早期發展。嚴格落實城鎮小區配套園政策,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教授金李表示,隨著中國逐漸邁向高收入經濟體,借鑒西方成熟社會的經驗和教訓,應該更有前瞻性地考慮中國社會人口的接續問題。生兒育女的家庭功能逐漸減弱,社會性的功能逐漸增強,社會理所當然也應該對生兒育女的過程給予更多的助力。
——老有所養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問題,更是國家的重點關切。
據悉,2022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這意味著老齡化程度從輕度步入中度,此後將不可逆轉地走向深度老齡化。“十四五”規劃綱要對養老提出了全方位的升級“紅包”。
“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支援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擴大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供給,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提高到 55%,更好滿足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
“十四五”時期將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支援 200 萬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配備輔助器具和防走失裝置等設施;支援500個區縣建設連鎖化運營、標準化管理的示範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路;支援300個左右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為普惠養老機構、1000個左右公辦養老機構增加護理型床位。
此外,“十四五”規劃綱要還指出,要發展銀發經濟,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産品,培育智慧養老等新業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勞動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表示,當前人口變化的趨勢對國家發展産生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十四五”期間是優化現行制度安排的重要窗口期,要著力解決制度性缺陷、補齊短板和協同推進相關配套改革。
國家有政策 未來五年期待滿滿
鄉村振興、科技強國、健康中國、美麗中國畫卷鋪展
——鄉村振興對促進城鄉均衡發展、鞏固脫貧成果意義深遠。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首先是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嚴守 18 億畝耕地紅線,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建成 10.75 億畝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
在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到,要壯大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民宿經濟等特色産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
“美麗鄉村”建設方面,要因地制宜推動自然村通硬化路,推進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升級改造農村電網,推進“廁所革命”,支援600 個縣整縣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建設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表示,實現鄉村振興,做好貧困人口就業和推進農業産業化也是不可或缺的舉措。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過程中,要優先抓就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
從重點領域來看,要聚焦量子資訊、光子與微納電子、網路通信、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現代能源系統等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結構合理、運作高效的實驗室體系。瞄準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積體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佔研發經費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認為,目前,科技界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重大成果與突破不夠、缺乏關鍵技術積累等,這跟基礎研究支援不足、科技管理體制缺乏穩定支援有關。
王貽芳表示,基礎研究不僅是發論文,還有核心能力建設,特別是先進的儀器設備。只有掌握了先進技術,擁有別人沒有的設備,才有可能做出別人做不到的新發現。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人民健康也是發展的前提條件。
“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全民醫保制度、建設體育強國。
升級改造20個左右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控救治基地、20個左右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每千人口擁有註冊護士數提高到 3.8 人、穩步擴大城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範圍、推動醫師多機構執業……組合拳之下,未來五年的中國人民身體健康將有更多保障。
除了醫療資源的政策紅利,體育健身也是“十四五”時期的重點任務。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進社會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和學校場館開放共用,新建、改擴建1000個左右體育公園,建設戶外運動、健身休閒等配套公共基礎設施。推進社會足球場地和體育健身步道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華佗五禽戲第58代傳人陳靜認為,全民健身不光是體育部門一家的事情,應該社會整體聯動、系統化推進,比如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員,發揮單位工會、工青婦等組織的作用,對離退休人員、在家人員,發揮社區和體育社團的作用,共同加強全民健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也是“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尤為重要的任務。
從幾組數字來“描繪”未來五年美麗中國的“模樣”: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5%、專項拯救48種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50種極小種群植物、整治修復岸線長度400公里、濱海濕地 2萬公頃、營造防護林 11 萬公頃、地級及以上城市 PM2.5濃度下降 10%、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總量分別下降 8%、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
除了一組組數據背後彰顯的我國提升生態環境的決心,“中國作為地球村的一員,將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應有貢獻”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到,為落實2030 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將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
針對碳達峰、碳中和,兩會期間許多代表委員都提出了相關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寶武集團中南鋼鐵總裁、黨委副書記李世平表示,作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業,鋼鐵行業是製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的大戶,佔全國碳排放量約15%。所以要實現工業減碳,鋼鐵行業必然是著力點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顧軍表示,要發揮我國核科技工業主體作用,積極推動核電加快發展,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戰略支撐。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能源綠色轉型,需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綜合施策支援能源企業在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發揮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公司副總工程師黃立軍指出。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