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既是對中國能源發展的戰略部署、時間倒逼計劃,也是對未來世界環保的大國擔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無疑是具體的任務書。
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間緊、任務重。但筆者驚喜地看到,已有企業、金融機構在行動,其中不乏上市公司身影。2月底,南方電網等6家先行者已經完成64億元首批碳中和債發行,工商銀行等6家銀行為主承銷商。64億元首批碳中和債,這是積極響應“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的快速落實方案,是富有創新性的融資模式,示範意義不容小覷。
碳中和債是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子品種,具有明顯的稟賦特徵,明確披露碳減排等環境效益資訊,確保“可計算、可核查、可檢驗”。筆者相信,碳中和債也僅為剛起步,處發軔之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國的綠色貸款餘額近12萬億元。大河支流亦有滂湃之勢,值得期待!除了發綠色債等直接融資之外,資本市場在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也必將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中發揮倍道而進的作用。
近日,國家電網發佈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其示範意義同樣不容小覷。“大國重器”和“頂梁柱”振臂一呼,筆者相信,作為中國經濟中流砥柱的上市公司會接踵而至,爭排頭、做表率,由跟隨到超越,時間也許不會很長。
公募基金,作為金融機構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去年底規模已達近20萬億元。公募基金對碳排放超標企業有明確拒絕標準的ESG策略産品鍾愛有加,投資力度不斷加大。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3月2日,ESG投資基金有139隻,合計規模為2171.34億元。公募基金的擇優偏好成為主流,為期不遠。
今年兩會,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熱詞之一,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僅僅農工黨中央就有《關於奮力推動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提案》等3個提案。建坦誠之言、獻睿智之策,代表、委員的智慧必將賦能資本市場行動。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毋庸置疑,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是我國今年和未來一段時期資本市場工作的重點之一,需要相關各方擔重擔、啃硬骨頭,需要持續不斷地行動。
(責任編輯:張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