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一經提出,立即成為社會各界談論的熱點話題,也成為資本市場投資者密切關注的投資主題之一,無疑也是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
李克強總理在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
下一步的“路線圖”是什麼?
李克強總理在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時,對此進一步細化指出,“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範圍,促進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産品研發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産業。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實施金融支援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援工具”。由此可以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日益清晰,下一步的具體政策措施值得期待。
有道是,上下同欲者勝。我們知道,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2020年中央經濟會議則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隨後,央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密集發聲,在加快調整優化産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等方面作出部署。
而在今年地方兩會中,“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一些省份已提出具體“路線圖”。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天津、江蘇、福建等20個省(市)明確提出要研究、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海南、青海、天津、福建等8省(市)提出要率先實現碳達峰,或推動部分城市、部分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也紛紛表達了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想法。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建議,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創新;全國人大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建議,將低碳減排納入上市公司信披範圍;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建議實施“碳標識”,建立家電産品碳排放評價標準……他們的共同目標是,通過政策等手段,倒逼企業向低碳綠色方向轉型。
綜合種種資訊研判,“碳達峰、碳中和”將是今年、“十四五”期間乃至更長時間維度的確定性投資主題。中信建投等券商近期紛紛發佈研報預計,中央將通過産業規劃、政策引導、稅收優惠、金融支援等方式鼓勵支援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産業的發展。
一個值得關注的新動向是,今年1月1日,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週期正式啟動,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亦即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行業。業界專家預計,未來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高耗能行業也有望納入。未來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指引下,發電、鋼鐵等行業可能迎來重點變革,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及其相關行業將迎來發展機遇期;而從消費端看,新能源汽車、智慧家居將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方向。
藍圖繪就風正勁,揚帆破浪奮進時。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果,促進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中國一定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應有貢獻。
(責任編輯:張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