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8日訊(記者張世福 張紫祎)2021年全國兩會正在召開。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6%以上”經濟增速目標實現難度如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在哪?對此,中國網財經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
以下為文字實錄:
多個有利條件支撐,實現“6%以上”經濟增速難度不大
中國網財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GDP增長目標為6%以上,您覺得這一目標實現的難度大嗎?
張立群:我認為這個目標是有把握實現的。第一個就是提出6%的底線,我認為考慮的因素是比較多的。比如説,我們這個形勢仍然有嚴峻複雜的這一面,包括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也包括我們國內經濟進一步恢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等等,多種因素都考慮到了。另外也考慮到我們轉向高品質發展,包括生態環保等多個方面的可能的要求。
所以我個人感覺6%這個底線劃的並不高。因為我們説這個增長它是在去年這樣一個基數上的增長。去年我們是增長2.3%,也就是去年我們GDP總量比正常情況下,比如增長6%,它是小一塊的。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實現一個相對較高的增長是比較容易的。
所以有不少的測算認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增長率是在10%以上的,因為去年(一季度)是負的6.8%。所以考慮到基數這個原因,今年我們增長要達到6%以上是比較容易的。
再加上我們還有很多的有利條件。比如説我們在疫情防控方面所取得的這樣一個成果,包括我們在疫情精準防控能力方面這樣一個顯著的增強。另外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生産和供給體系,我們有一個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我們有比較充裕的各種要素保障的這樣一個供給。所有這些它都匯整合今年中國經濟進一步的恢復向好的一些可靠保障。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覺得中國經濟今年(GDP)達到6%以上的增長,我認為是有把握的。
當然了我們僅僅超過6%,我認為還不夠。我們要把疫情帶來的損失儘快的補回來,包括給基本民生帶來的損失,比如在就業方面。也包括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特別是廣大中小微企業的困難。包括給財政帶來的壓力,比如説有一些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壓力是比較大的,把多個方面損失補回來,我們是需要一個更快一些的增長。
另外我們從中國經濟要實現第一個百年的圓滿收官、第二個百年的良好開局來看,應該説中國經濟也應該實現一個持續較快的這樣一個增長格局。
所以我想今年我們是有必要、也有條件謀求一個更高一些的經濟增長的前景。
所以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我看中間也寫到,就是要充分釋放經濟增長的潛力,這個潛力我想也包括要素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人才資源更充分的利用,就是要實現充分就業。所以我想今年經濟增長,我們説是在6%以上這樣一個目標,我認為實現的把握是很大的。而且如果我們把各種有利條件充分的發揮動員出來,我們是可以實現在6%以上相對比較高的區間的這樣一個增長。
中國網財經:與一些市場機構對今年中國經濟的預測相比,“6%以上”這一個目標是不是有些保守?
張立群:我想現在提出6%以上的目標,應該是比較全面的這樣一個安排。既考慮到很多困難,堅持底線思維,又預留了比較大的發展的上升空間。它是提出6%這個底線,但是沒有提一個上限,所以我想這樣一個指標安排是比較合理的。
出口形勢尚存不確定性,拉動經濟增長要在內需上下功夫
中國網財經:消費、投資和出口這“三駕馬車”中,哪個會是拉動今年經濟增長的主力,哪個不確定性最大?
張立群:在“三駕馬車”當中,我覺著出口不確定性還是相對比較大的。儘管去年我們出口由於疫情防護等多種因素,包括中國經濟恢復的比較早,我們出口是逆勢增長,在三大需求當中增速是最高的。但是這樣一個態勢在今年能不能繼續保持,這個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不能把中國經濟今年進一步的恢復向好的希望,寄託在出口形勢的進一步好轉上。
所以我想今年我們要下功夫,就要在內需上下功夫,就要在擴大消費,增加有效投資上下功夫。而這個方面我想一定要把促進需求增長的這樣一個關鍵環節要抓準。
因為在市場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依靠企業、依靠居民擴大需求,困難是比較大的。因為企業它看到市場形勢不好,它會謹慎投資,謹慎安排生産,它不會積極擴大各種材料的購買、設備的購買等等。所以依靠企業擴大需求,在市場形勢不好的時候是很難的,因為企業是順週期的行為特點。那麼依靠居民,難度也比較大,因為居民的開支他是主要依靠對未來就業和收入的預期來決定的。
如果他認為明年會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收入比今年會顯著增加,他今年就比較敢花錢,相反他就不敢花錢。所以居民的消費特點也是順週期的。當他預期未來經濟形勢很好,企業的發展狀態很好,工作好找、錢好掙,他就敢花錢。反之,即便你發消費券等等,他的消費活動還是保持理性,他不會積極去擴大。所以我想我們説擴大消費,增加有效投資,一定要把抓手找準。這個抓手就是我們一直講的宏觀經濟政策逆週期調節作用要充分發揮好。
從各國的經驗來看,當整個經濟形勢不好,週期性下行的時候,要想實現逆週期調節,最重要的就是發揮好政府的作用。那麼這個作用的發揮,我想最重要的應該在繪藍圖、補短板、強基礎這個方面,要充分的表現出來。
因為面向第二個百年,我們在基礎設施,包括公共服務這些方面,我們要實現從有到好的跨越。而這個方面我們的短板還是非常多的。包括城市地下管網的欠賬,包括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需要進一步的建設和改進的方面,包括大江大河這樣一個科學治水,高標準農田建設,也包括高水準的污水垃圾處理,再加上我們現代化的公共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這些方面短板還是非常多的。
所以我們現在應該抓緊把長遠規劃做好,把長遠發展的科學藍圖儘快的繪好。
依據這個藍圖,我們要儘快的選出來大批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依託大量的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我們把現在的基礎設施投資強力提振起來,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相關資金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形成合力,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從有到好的跨越,儘快起步、紮實起步。這樣的話它就可以使得重化工業企業訂單大量增加,重化工業企業開工率顯著提高,這個時候重化工業企業的投資熱情就會大大高漲,它對就業的貢獻也會顯著增強。這就是政府投資帶動企業投資,帶動就業,帶動居民消費。
所以今年宏觀經濟政策逆週期調節,應該要圍繞繪藍圖、補短板、強基礎,進一步的聚焦、發力,把這個事情做好了,從當前來看,我們就把擴大內需這盤大棋走活了;從長遠來看,就把我們現代化這樣一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這樣一個高水準的奠基啟動起來了。所以我想這個方面,我們今年一定要進一步的完善相關的措施,儘快的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網財經:今年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這三個目標都與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時一致。是否可以理解為今年中國經濟已經基本擺脫疫情陰霾,回到了疫情以前的常態?
張立群:我認為大體可以這樣來判斷。就是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個相對比較好的一個水準。在這樣一個疫情防控的形勢下,我們是可以實現經濟全面的恢復和發展。也就是説在疫情精準防控的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經濟恢復發展的狀態,我個人認為基本和2019年的時候是大體相當的。
所以從這樣一些相關指標的設定,也可以看出來政府對今年經濟全面恢復發展的前景還是有底氣有信心的。
當然了,我們看2019年的時候,中國經濟已經面對著下行壓力加大的困難,那個時候是“三期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所以從今年安排的宏觀經濟的相關指標來看,它也包含著要扭轉下行壓力,要育先機、開新局,也就是説我們要全面暢通國內大迴圈,要加快構建新的發展格局。
要把中國經濟增長的這樣一個良好的迴圈態勢儘快的建立起來。我們説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這樣一個高水準的動態平衡,這樣一個迴圈順暢的格局建立起來。而這個就要求我們要著力解決需求不足的矛盾,要著力實現供求總量高水準動態平衡。所以在這個方面我想今年的目標也包含著很多新的要求。
鞏固經濟持續向好態勢,保持財政收支中長期動態平衡
中國網財經:今年提出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與去年相比有所下調,但是也依然在所謂的“3%”紅線以上,高於2019年的赤字率。對此您是怎麼看的呢?
張立群:我個人理解今年赤字安排可能是多個方面的考慮。2020年應對疫情的衝擊,它是有些特別的支出,就是救急的支出。包括對企業的援助、包括對居民的援助、包括對抗疫的相關支出的支援,所以去年還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等等。
所以去年財政赤字率在3.6%以上,它是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但是今年我認為我們基本進入到一個常態經濟發展下的這樣一個宏觀政策模式,包括財政政策模式。這個財政政策它可能就包含著我們一些應急性的、救急性的一些政策要逐步的擇機調整。這些調整完了之後,可能財政的赤字率水準比上年會有一個合理的回落。
但是現在它仍然在“3%”的這個水準線之上,這個也意味著我們宏觀經濟政策這樣一個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在今年要繼續保持。
這個保持,我想很重要的就是要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中國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的基礎,特別是進一步的增強擴大內需的實際效果。
所以在這些方面我想,財政繼續保持著一個比較大的支出規模,比如説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規模是3.65萬億元,這比去年略減少一點,大體相當。
所有這些都表明瞭今年我們圍繞著促進經濟進一步的回升向好,充分釋放經濟增長的潛力,實現充分就業的這樣一個總量均衡。圍繞這個方面,我們財政政策還是有一個力度比較大的安排。
中國網財經: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3.65萬億元,略低於2020年的3.75萬億元,但是也大幅高於2019年。您對此怎麼看?如何評價我國目前的財政可持續性?
張立群:地方政府的各種建設活動,是我們國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的一個主體部分。剛才我們談到繪藍圖、補短板、強基礎,其實很多是需要各級地方政府來落實的。所以在這個方面,財政繼續保持一個比較大的發債規模,對它們相關建設資金的保障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
所以這個方面,我想保持這個規模也和今年我們要進一步的把宏觀經濟政策逆週期調節作用發揮好,進一步的擴大內需這樣一個目標是緊密相關的。但是在這個裏邊,我們説財政的可持續性,這個必須要考慮一個中長期的這樣一個動態平衡。
有些年份經濟形勢不好,企業困難比較大,這個時候財政要把赤字擴大,它收的少、花的多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把財政支出,把它的提質增效,在支援經濟恢復向好,支援企業生産恢復向好這個方面見到顯著成效,未來財政的稅收來源就會顯著增加。
所以這個時候,財政的支出從一個中長期的平衡來看,它是有越來越顯著的回報。所以我想我們的財政政策可持續,必須要立足於通過財政政策促進經濟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斷的鞏固。這一點也是財政可持續性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