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關於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表述頗為豐富,包括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深化新三板改革、暢通科技型企業國內上市融資渠道等。
多位代表委員認為,未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點更加清晰,監管部門將多措並舉,推進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具體包括穩步推行全市場註冊制,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深化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加強債券市場發展等。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
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無疑是“十四五”期間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最大亮點。
“註冊制改革是‘牽牛鼻子’工程。”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主席肖鋼表示,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要堅持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真正還權于市場,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從全球範圍看,註冊制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統一的模式,我國股票市場具有新興加轉軌的特點,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探索符合國情的註冊制框架。
為進一步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全國人大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王建軍建議,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儘快建立未上繳國庫的證券罰沒款暫緩入庫和已上繳國庫的證券罰沒款財政回撥等賠先罰後落地機制,使證券民事賠償責任優先原則得以切實落地。
全國政協委員、中信集團總經理奚國華認為,註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保持了制度的連續性,穩定了市場各方預期,進一步提升了股權融資的市場化水準。註冊制增加了A股市場的股票供給,監管也在強調退市機制的完善,有進有出,讓整個資本市場更加健康地流動起來。他建議,監管機構應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市場化監管思路,加快推行全市場註冊制。
增強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
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點之一。其中,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是重要內容。
就“十四五”金融業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原行長張智富建議,應以直接融資為突破,加大對優質民營、中小企業的精準扶持力度,不斷完善民營、中小企業上市梯隊建設,加強上市輔導與定向扶持,盡力推動領軍企業上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強項目儲備,支援優質民營企業擴大債券融資規模。建立區域性中小型資本市場,鼓勵發展風險投資基金和天使基金,積極做大股權融資。
在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方面,肖鋼建議,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堅守科創板定位、突出創業板特色、深化新三板改革。同時,發展私募股權基金、推進債券市場改革開放、拓展資産證券化業務、規範衍生品市場和場外市場,增強資本市場的包容性、適應性。豐富投資品種,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實體企業的差異化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建議,增強對企業上市的包容性和支援力度,持續帶動發行承銷、交易、監管、投資者保護等環節關鍵制度創新。以市場化的定價制度吸引更多優質公司上市,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發行生態。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肖鋼認為,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要同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綜合考慮,統籌研究、相互促進。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提高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需要進一步完善跨境投資制度,優化外資參與境內市場的渠道和方式,擴大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市場開放。在雙向開放過程中,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十分重要。
加快債券市場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加快債券市場發展將成為未來資本市場建設的一個重點,主要包括完善監管機制、擴大市場規模、豐富債券品種等。
我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已突破100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劉新華建議,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牽頭起草公司債券管理條例,統一監管標準、細化監管要求、完善法律責任,為債市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法制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認為,從美日英等國的發展實踐看,建設國債期權市場,與國債期貨市場形成利率風險管理的兩大支柱,對於發揮債券市場在資本市場的功能作用非常重要。他建議,優先推出市場需求迫切、基礎流動性好的十年期國債期權品種,後續逐步對關鍵期限期權品種全面覆蓋。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海英建議,用好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良好信用優勢,抓住時機、另辟蹊徑,在外債水準和風險可控的範圍內,擴大外幣國債發行,完善市場體系,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