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7日訊(記者張世福 張紫祎)2021年全國兩會正在召開。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6%以上”經濟增速目標實現難度如何?如何評價當前的財政可持續性?相較于“十三五”,“十四五”發展目標的“新變化”有何深意?對此,中國網財經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就上述問題進行解讀。
以下為文字實錄:
“6%以上”GDP增長目標實現難度不大
中國網財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GDP增長目標為6%以上,這一目標實現的難度大嗎?
張燕生:我們都知道IMF對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的最新預測是8.1%,而且我們會發現國內有相當一部分的機構預測都是8%以上,那麼最低的預測,我所看到的也都是7.5%以上,因此6%以上的GDP增速的實現難度基本上是不大的。廣泛國際國內的共識都是7.5%以上。
中國網財經:與一些市場機構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相比,“6%以上”這一目標是不是有些保守?
張燕生:設定這一增速目標有其深刻的政策含義。2021年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高品質,主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這種情況下,速度對我們並不是最關鍵的。6%以上的經濟增長率在全球仍然是一個很高的速度。我們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推動創新、綠色、共富發展。另外一個方面,我認為還是考慮跟2022年、跟“十四五”相銜接。因此我們不希望把預期的經濟增長目標定得很高,讓大家仍然把注意力都放在速度上,而不是放在品質上。
消費仍是拉動今年經濟增長的主力
中國網財經:消費、投資和出口這“三駕馬車”中,哪個會是拉動今年經濟增長的主力,哪個不確定性最大?
張燕生:拉動經濟增長最大的、最重要的動力還是消費。去年我們都知道消費的增長率是負的,是拖經濟增長後腿的。但是消費拖後腿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冠疫情對消費的影響是最大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就是我們的經濟在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會恢復到正常化。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相信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仍然能夠超過50%以上,也就是消費在2021年的貢獻會大於投資和凈出口的貢獻。
那麼哪一個因素的不確定性最大,我相信是凈出口。因為2020年全球貿易萎縮了9.2%,2021年全球貿易預期有可能會正增長7.2%。兩年相加除2,簡單的算術平均仍然是負的1%的增長率。
另外一個方面,2020年我們的凈出口增長4%有一個特殊的情況:全球需要口罩,我們有口罩;全球需要呼吸機,我們有呼吸機;全球需要防護服,我們有防護服;全球需要藥,我們生産大量的原料藥。從這個角度,2020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能保持1.9%的增長,出口能保持4%的增長,它一個特殊的原因就是跟疫情相關。2021年,一個是疫情趨穩,還有一個可能像這些東西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能夠生産。因此這個特殊因素去掉以後,我相信2021年的凈出口的形勢可能不確定性會比較大。
中國網財經:今年提出的新增就業、調查失業率、物價目標與2019年一致,可否理解為今年中國經濟已經基本擺脫疫情陰霾、回歸常態?
張燕生:其實剛才我們講到了,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是常態化、正常化了。那麼也就是2021年是一個常態化、正常化的這麼一個階段。從這個角度來講,我相信城鎮新增就業會超過1186萬人。而且,我相信我們的調查失業率可能會低於5.5%,也就是總體的宏觀經濟形勢,我有信心,會好于我們現在確定的目標值。
赤字率設定合理 財政可持續性總體較好
中國網財經:今年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與去年相比有所下調,但是也依然在所謂的“3%”紅線以上,高於2019年的赤字率。應該如何理解?
張燕生:我們的宏觀政策總體還是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我們的宏觀政策不急轉彎。因此我們的財政政策仍然是保持積極有效,這麼一個宏觀經濟政策的組合。那麼從赤字率來講,我認為我們目前確定的目標還是比較合理的。
中國網財經:對於減稅降費,今年提出“優化和落實減稅政策”,而沒有再給出量化目標,應該怎麼理解?
張燕生:去年(新增減稅降費)是2.6萬億。那麼今年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目標,我覺得因為工作的重點放在另外一個方面。減稅、減負要突出結構優化。不僅支援我們經濟的正常化、常態化,還要能夠鼓勵經濟走向創新、走向協調、走向綠色、走向開放、走向共用。這些都是2021年走向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財政政策的著力點其實是進一步深化的。
中國網財經: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3.65萬億元,略低於2020年,但是也大幅高於2019年。如何評價我國目前的財政可持續性?
張燕生:中國的財政的可持續性,我覺得存在一些困難、存在一些風險,但是總體來講,我認為我們的可持續性還是非常好的。在全球的大國中間,中國的國家資産負債狀況還是不錯的。如果看中央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的總體可持續性狀態,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其總體可持續性是比較好的。
那麼有些問題怎麼解決?比如説地方政府事權比較多、財力不足,受新冠疫情的打擊比較大,那麼很多地方政府的負債率較高,那麼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其實我相信今年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這方面也做了相關的政策安排,例如一些針對性的轉移支付。總的來講,我覺得解決政府財政的可持續性問題,要靠深化改革,尤其是中央和地方的財權和事權的匹配問題。我認為這個問題是下一步推動公共財政體制機制改革過程中要加以解決的。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整體規劃、統籌協調推進
中國網財經:我國提出“十四五”時期“各年度視情提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而不是像“十三五”時給出具體的年均經濟增速任務,對此您怎麼看?
張燕生:其實都是預期性目標。我們的發展規劃有兩類目標,一類是預期性目標,如經濟增長率;一類是約束性目標,如單位GDP能耗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與GDP增長率同步等。約束性目標,説到做到。GDP增長率這樣的目標,主要是一個預期性目標。
中國網財經:“十四五”發展目標中提到“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而沒有像“十三五”那樣提出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目標,怎麼看這一變化?
張燕生:這是我們的進步。也就是下一步推動農村轉移人口的市民化,推動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解決常住人口的落戶問題、進城問題、戶籍制度改革等等,是我們今後改革的方向。因此戶籍這個問題可能今後慢慢它會改變。
中國網財經:如何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在具體實施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張燕生:這是一個攻堅戰。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從今天開始,要進行整體規劃,統籌協調來推進。
這涉及到一些高碳産業、高碳部門、高碳領域,怎麼能夠實現碳達峰,包括建立碳交易等新型的激勵機制和市場工具。也包括通過科技創新,擁有更多的推動綠色發展、節能減排、生態文明建設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比如像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另外一個方面,要鼓勵居民的自覺行動,即便是有錢了仍然可以選擇住小房、吃小餐、開小車或者是綠色出行。居民的自覺行動,對於推動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節能環保是最重要的。對水、對能源、對方方面面的資源,還是要回到我們幾千年來勤儉節約的傳統。愛護自然,愛護我們的美麗家園。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