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北京,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如期召開,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海外媒體對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等高度關注。海外媒體認為,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帶動了全球經濟復蘇。中國持續擴大開放,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和更多發展機遇。
經濟增長目標適度
美國《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重點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中國將2021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6%以上,這是一個相對適度的目標。《紐約時報》報道稱,這一目標比西方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要低。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中國提出今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以上的預期目標,這反映出中國已經成功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未來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認為,中國將2021年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預期目標定在6%以上,説明中國企業適應形勢變化的能力很強,經濟發展的後勁很強,中國政府有信心、有決心、有實力、有底氣實現增長目標。
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稱,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但中國設定的增長預期目標為全球經濟復蘇增加了信心。
希臘財經媒體“資本網”發表文章稱,儘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國仍實現了2.3%的經濟增長,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更令人驚嘆的是,中國2020年四季度的增長率甚至飆升至6.5%。而美國、日本和歐洲主要國家正在努力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死灰複燃。
瑞士法語區主流媒體《時報》報道稱,中國經濟具有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國提出了今年將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將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赤字率控制在3.2%左右等具體目標。
高品質發展增強韌性
日本NHK電視臺報道稱,中國就“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作了説明,提出重點提高發展品質、效率,保持經濟的可持續性和健康發展,這反映出中國政府並非強調發展速度,而是更加重視穩定的高品質增長。
美國彭博社報道稱,中國在2020年成功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今年中國兩會備受關注的重點是“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雙迴圈發展模式有利於中國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中國的“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在許多關鍵技術領域實現自力更生,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綠色發展目標,包括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以及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等目標。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國兩會,聚焦中國所提出的2021年經濟增長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所推出的計劃、政策和措施。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比任何主要經濟體都要穩固。2021年,隨著貿易增長和工業生産回升,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正在加快。
保加利亞知名媒體《24小時》報道稱,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發展迅速,已經取得了多項重大科技成果。中國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也在提高,中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法國《回聲報》報道稱,供應鏈、技術、綠色與消費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的關鍵詞,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城鎮化發展將是“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的重點。
德國《南德意志報》聚焦“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關於加大在科技創新與數字資訊化投入方面的內容。報道認為,從中國將繼續加大研發支出,特別是增加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可以看出,科技創新依然是中國發展的重點。
擴大開放合作共贏
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報》網站報道稱,中國兩會是一個重要平臺,能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開放是兩會的關鍵詞之一。中國正積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將促進其國內市場更加開放,從而為其他國家提供更多實際發展機遇。中國制定的一系列關於經濟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的有效舉措,正在不斷提高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效率。
埃及《金融報》報道稱,每年的中國兩會都會得到世界廣泛關注,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因此今年的兩會更加重要。阿拉伯國家今年最關注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新冠疫苗國際合作、“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對中東外交政策以及中美關係等。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許多機遇,阿拉伯國家期待進一步深化對華經貿合作,促進自身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柬埔寨媒體《新鮮新聞》發表的柬中關係發展學會會長謝莫尼勒的文章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中國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安全放在首位。2020年,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秉持共同發展和持續開放原則,將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
肯亞《民族報》報道稱,國際社會重點關注中國“十四五”規劃。未來5年,中國將把發展重點放在環境保護、技術創新、刺激國內消費和“一帶一路”建設上。報道引述非洲政策研究所學者分析稱,中國將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一帶一路”建設能夠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力量,減貧合作將成為未來中非合作重點內容。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