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圍繞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等明確具體改革路徑。多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代表委員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面臨新的任務。要在基礎制度、要素配置、財稅體制、市場環境等領域深化改革,釋放更多市場紅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表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僅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託,其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在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中,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位列要位。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一項基礎性的改革。土地、資金、電力、油氣、運輸、技術、智慧財産權、勞動力和數據等新舊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程度不高,是經濟效率下降、供給品質不高的直接原因,應作為當前經濟改革的中心。
張佔斌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擴大要素市場化配置範圍,健全要素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十四五’時期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要突出重點、分類推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指出,要通過改革消除資源配置扭曲,推動産業技術變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釋放經濟增長潛能。
在王一鳴看來,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在探索科技成果産權激勵制度改革。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在數據産權界定和數據交易市場培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在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勞動力市場化配置改革重在推進勞動力城鄉流動和人才社會性流動。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建立城鎮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財稅體制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劉尚希表示,“十四五”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財稅體制改革應在其中發揮基礎性和支柱性作用,為經濟、社會、生態、空間各維度的發展提供支撐。
企業是市場主體和經濟細胞,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應有之義。“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推動國有企業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還提出鼓勵民營企業改革創新,提升經營能力和管理水準。
“把基本建成高標準市場體系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內容,納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意義十分重大。”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表示,在新發展格局下走向高品質發展,應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企業是高標準市場體系中的運作主體,要進一步提高認識,主動與高標準市場體系接軌。牢牢把握“十四五”時期的巨大機遇,以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認為,“十四五”時期,體制機制改革將明顯提速。作為市場機制運作的微觀基礎,企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場活動主體,企業變革將持續深入,並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加快數字化發展提升企業效率,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將成為“十四五”時期企業變革創新的主攻方向。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