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基調從“更加積極有為”重回“提質增效”,強調“更可持續”。報告中提出的下調赤字率、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等,都與當前經濟持續恢復形勢密切相關,政策落腳點在通過提高效率來保障國家重大戰略落實,尤其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前,“積極”的內涵在相應拓展。政策的積極與否要結合經濟社會形勢分析,也要看同等財政資金是否發揮了更大效能。
今年的政策基調和具體的政策調整都與我國經濟逐漸恢復及風險下降密切相關。
首先,這種基調和具體政策的調整反映出政策更加務實、靈活,及時根據形勢調整,不搞大水漫灌,釋放高品質發展的信號。這種調整既是主動為之,又是形勢使然。
其次,當前經濟持續恢復,經濟社會風險下降,客觀上要求政策力度要有所調整,回歸正常化,為未來不確定性和風險應對留足政策空間,政策要有可持續性。
第三,疫情反覆仍有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經濟恢復的基礎不牢,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援力度和合理的支出強度,政策要有連續性和穩定性。
第四,財政收支形勢為緊平衡狀態,基層財政“三保”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撐。
第五,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財政要有所作為並大有作為。新發展格局的核心是供給端的産業鏈升級以及需求端的擴大,供給端的科技創新、産業升級以及需求端的消費和有效投資擴大都需要發揮財政的作用。財政通過中央投資、專項債等直接帶動有效投資,同時通過完善個稅制度、加大對中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優化支出結構等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的財政政策有鮮明特徵,即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支出方向指向“六穩”“六保”和新發展格局。
提質增效主要體現在統籌財力、優化支出結構、加強管理,保支出重點的同時提高投入産出比。強化財力統籌和四本預算的銜接,充分發揮每一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資金沉澱與資金不足並存。繼續優化政府與市場關係,優化支出結構,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讓市場主體過好日子。
更可持續主要體現在避免政府杠桿率過快上升,強調地方債務風險和“三保”風險,珍惜政策空間。今年的支出和債務規模安排有利於保持政府部門杠桿率基本穩定。同時,減稅降費政策重在“優化和落實”,不再強調規模數量效應,而是要更加發揮減稅降費對調結構的作用。減稅降費有利於降低市場主體的成本,但是持續減稅降費導致邊際效應遞減,減稅降費的效果必須依靠其他結構性改革才能共同起作用。
保障重大國家戰略落實,支出方向指向“六穩”“六保”和新發展格局。從今年的支出方向看,主要集中于擴大內需、科技創新、保民生、保基層財政運轉、化解風險、污染防治和鄉村振興,均指向新發展格局。綜合來看,財政規模和支出方向的調整,反映了財政在緊平衡時更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的財力保障,既發揮財政逆週期調節的總量調節功能,更發揮結構性改革的作用。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