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21時40分,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張業遂介紹,這次大會會期7天,將於3月5日上午開幕,3月11日下午閉幕,共安排3次全體會議,大會議程共有10項。
張業遂介紹説,去年人大工作的特點是任務重、要求高、節奏快。在立法工作方面,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修訂法律23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9件,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
對於中國宣佈將向其他國家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新冠疫苗,張業遂表示,促進疫苗在全球的公平分配和使用,特別是確保發展中國家能夠用得上、用得起安全有效的疫苗,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面對疫情,應該説沒有什麼比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更重要。中國開展國際抗疫合作,不是為了謀求地緣政治目標,也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是為了保護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
張業遂介紹,中國政府宣佈向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提供1000萬劑疫苗,用於滿足發展中國家的急需。中國政府鼓勵並支援疫苗企業向願意購買中國疫苗的國家出口疫苗。目前已經進口或正在商談進口中國疫苗的國家有40多個,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
2月25日,我國召開了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宣佈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脫貧攻堅雖然取得全面勝利,但中國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張業遂強調,下一步的重點,是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包括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加強監測,對脫貧地區産業長期培育和支援,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搞好後續幫扶等,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談及對外開放問題,張業遂表示,堅持對外開放是中國經濟取得成功的基本經驗之一,參與國際經濟大迴圈,現在跟過去一樣重要。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內外需市場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單迴圈,而是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迴圈,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以國內大迴圈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他同時表示,中國同有關國家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將有力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這與構建新發展格局並不矛盾。在“雙迴圈”的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將加大制度型開放的力度,繼續通過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同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談及中美關係,張業遂説,中國對美政策始終保持高度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中方一貫主張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關係,同時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中美兩國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斷供、脫鉤損人害己,衝突、對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他表示,兩國在氣候變化、抗疫、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等廣泛領域擁有重要的共同利益。雙方共同努力,以兩國元首通話為契機,加強溝通、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