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兩會召開之際,相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結合工作實際,就織密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等話題建言獻策。
集中優質醫療資源提升患者的治愈率
在全國人大代表、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血液科主任楊林花看來,中國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應急反應比較迅速,體現出中國動員、響應機制的優勢。各地的援助給了武漢等疫情突發地極大幫助,鼓舞了士氣,體現出黨中央的英明決策。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院長金群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寧夏累計報告確診病例75例,已全部治愈出院。100%的治愈率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寧夏堅持“集中專家、集中區域、集中救治”的原則,通過集中優質醫療資源提升患者的治愈率。
“我參加了自治區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很多措施是多部門配合的。”金群華説,比如寧夏各地“就地過年”政策落實有效,全面組織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衛生健康部門合理安排節日期間醫療服務,核酸檢測機構全部正常提供服務,宣傳、文化旅遊、市場監管、商務、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也強化了職責落實。
據楊林花介紹,山西平時維護運作的傳染病負壓病房對本地疫情防控起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確診病例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雙零”戰績。疫情以來,群眾的防控意識顯著加強,疾病預防控制等機構的基礎設施相比以前更加完善,醫院公共衛生物資儲備意識得到提高。
提升社區健康治理能力,加強人才培養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豐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表示,社區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陣地,在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篩查治療、流調隨訪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暴露出短板和不足。
近年來,基層資源被虹吸、醫療服務能力削弱、空心化現象的存在,影響了社區健康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我們加快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儘快建立起符合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和社區發展規律的綜合治理體系,社區應形成常態化防控方案,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吳浩説。
金群華認為,目前的主要問題不僅是臨床醫護人員短缺,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的人才缺口也不小。
楊林花表示,基層醫務人員,尤其是縣鄉等基層醫務人員的公共衛生素質需要不斷加強。為防止疫情在農村地區反彈,對於醫務人員公共衛生知識與能力的後續培訓應該常抓不懈。
“鄉村醫生是一支具有中國特色、數量龐大的農村基層醫療服務隊伍,在守護基層民眾健康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楊林花説,建議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完善村醫退休制度;建立健全村醫考核獎懲機制,多勞者多得,績優者多得;加強政策導向,鼓勵更多醫學生到鄉村基層就業。
在金群華看來,醫學生教育的重點是著力深化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大公共衛生危機應急醫學人才培養力度,培養急需的疫情形勢研判和傳播規律研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等方面的人才。
建立完善多方參與的公共衛生預防體系
建設健康社區是吳浩關心的事情。他認為,一是要建立健全組織管理體系,實行屬地健康責任落實制度。在社區層面由街鄉居委會牽頭,組織各職能部門建立健康管理委員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健康服務技術支援,引導居民主動關注健康。
二是要各方配合,統籌規劃建築設施。增設公共綠地、體育設施、公共文化區域,實現居民“透窗可見、推門可入”的環境,把體育鍛鍊、文化促進和健康融合在一起,融合人際關係,增進居民身心健康水準。
三是要把準社區醫療機構功能定位,防治結合。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設置發熱哨點和發熱門診,深入做好傳染病防控和慢病防治工作,全科醫學和中醫學統籌協作。
四是要充分發展網際網路+健康服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社區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同時,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資訊化開展線上健康服務,家庭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視頻診療或遠端醫療,減少患者到醫院的次數,減少交叉感染。
楊林花建議,建立完善多方參與的公共衛生預防體系,加強應急設施資源的儲備。“公共衛生事件不只是疾控部門的事情,醫院、流調人員、實驗室,甚至媒體,都應該參與進來,理順機制,快速反應。同時不斷加強醫務人員公共衛生素質培訓。”楊林花説。
全國政協委員王貴國認為,當代國際衛生秩序的建立與發展始於歐美各國遭受流行病肆虐後的合作,並由此産生了包括汎美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在內的一系列國際組織。可以説,當代國際衛生秩序是當代國際法與國際秩序發展的縮影,並以現代國際法原則為基石。中國可在現有以世界衛生組織為主導的制度的基礎上,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依託,搭建公共衛生合作平臺,補充現有國際衛生制度的不足,以更好地應對將來的大型流行病風險,最終服務於人類健康事業。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