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金融業如何高品質發展備受兩會代表委員關注。支援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源,在夯實防風險根基的基礎上,不少代表委員建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持續推進金融對外開放應成為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點。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直接融資比重低特別是股權融資比例低,一直是金融體系的短板。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原行長張智富建議,應以直接融資為突破,加大對優質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精準扶持力度,不斷完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上市梯隊建設,加強上市輔導與定向扶持,盡力推動領軍企業上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強項目儲備,支援優質民營企業擴大債券融資規模。
此外,張智富建議,建立區域性中小型資本市場,鼓勵發展風險投資基金和天使基金,積極做大股權融資。穩妥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健全風險管理機制,拓展市場深度。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突出創新資本戰略作用,這充分體現了私募股權基金的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表示,當下私募股權基金在募、投、管、退環節,十分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援和引導。他建議有關部門繼續出臺和細化相關政策條例,為私募股權基金在具體運作上提供支援和便利。
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十四五”期間,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對此,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完善綠色金融的政策體系框架,更好支援綠色低碳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行長朱蘇榮建議,制定綠色金融法,明確綠色金融範疇、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要求、保障措施等,加快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在制定和修改其他金融領域相關法律、法規時,也要體現綠色金融原則。對現有綠色金融各項規章、規範性文件和政策進行整理,按綠色金融法的立法思路和原則進行整合、修改和完善。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則建議,修訂綠色金融界定標準,包括綠色項目的界定、綠色債券的評估認證標準等。創設碳減排支援工具,如支援綠色低碳項目的再貸款項目等。逐步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鼓勵金融機構運用氣候和環境風險壓力測試、情景分析等工具和方法,開展氣候和環境風險評估,不斷提升防範和應對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海英看來,資訊披露是實現碳中和的首要步驟和基礎環節。應由監管機構引導、行業協會推動,共同完善碳排放資訊披露指引。循序漸進完善電力、碳排放權、綠色電力證書等交易平臺。
除了完善政策體系,創新金融産品也很重要。張智富強調,應鼓勵通過債券和票據市場滿足環保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積極研發碳金融、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金融産品,構建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加快綠色金融産品創新,推廣“畜禽潔養貸”“林農快貸”等金融産品。
持續推進對外開放
擴大開放是“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的主題之一。有代表建議穩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統一跨境支付渠道。
從人民幣國際化角度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原行長楊小平建議,優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環境,穩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楊小平建議,在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整體戰略佈局下,進一步建設和推動中國香港、新加坡等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為境內外市場主體提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服務。引導離岸中資銀行提升人民幣流動性,完善結算、兌換、融資等業務服務水準,豐富人民幣離岸市場股票、債券、期貨等金融産品,增加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産的途徑。
此外,隨著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跨境支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崔瑜建議,利用區塊鏈理念和技術,建立一個東盟國家共同參與的統一跨境支付渠道。推動試點建設面向東盟的統一跨境支付渠道。
在實施路徑上,崔瑜建議,組織部分有意願的境內銀行和部分東盟國家的銀行以監管沙盒方式開展試點,探索實施面向東盟的統一跨境支付渠道。在試點成功後,可以將統一跨境支付渠道的使用範圍向所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國銀行擴展,實現RCEP範圍內跨境結算內迴圈,助力更高標準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