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4日正式開幕。在首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上,7名全國政協委員就糧食安全、資訊安全、生命健康、火星探測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針對糧食安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表示,我國糧食産量已經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每人平均糧食佔有量已經穩定在470公斤左右,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特別是作為口糧的稻穀和小麥,多年更是産大於需。“這些年我國糧食絕對夠吃,但糧食安全的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
他表示,要讓國人吃飽吃好,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經過“十三五”育種科技攻關,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可以説,“中國糧”主要用上了“中國種”。我國正在加緊建設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新的種質庫今年建成後可保存150萬份種質資源,保存能力將位居世界第一。
萬建民同時表示,雖然總體上我國農業生産用種安全有保障、風險可控,但在一些品種、環節和領域還存在短板和弱項。為此,中央及時部署打好種業翻身仗,通過保護種質資源、加強種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對優勢企業予以重點扶持、發展現代化農作物制種基地、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等舉措強化糧食安全。
針對資訊安全,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祎表示,現在國家進入數字時代,但數字化技術也給網路安全帶來新的挑戰。網路安全不僅關乎國家安全、社會安全、城市安全、基礎設施安全,也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網路安全是數字化戰略的底座。
針對生命健康,全國政協委員、阜外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敖虎山呼籲,全民重視心肺復蘇學習,政府重視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置,從國家文化、民族意識層面重視心肺復蘇和急救體系建設。
“委員通道”上談論的話題不僅有“柴米油鹽”,還有“星辰大海”。
“為確保後續任務的順利,‘天問一號’到達火星後,還要對預選著陸區烏托邦平原的地形地貌進行詳查、對進入火星的飛行走廊氣象進行觀測,以免著陸火星時遇到沙塵天氣,經風險評估後,在5月到6月擇機著陸火星,進行巡視探測。”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説。
他説,今年中國宇航發射有望首次突破40次,中國空間站將進入建造階段,“天問一號”還將完成對火星的後續探測。“此時,‘天問一號’正以每秒4.8公里的速度在火星軌道上進行環繞探測,各項指標正常。”包為民説,4日又傳回了高清近火局部照片,這是中國首次拍攝的近景火面圖像,這裡蘊含著大量的科學資訊,等待科學家們去研究。
他介紹,截至目前,全球共開展了近50次火星探測,但2/3的探火任務均以失敗而告終,説明探火之路險象環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效率高、挑戰大、創新強,一次將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探測,“三步並作一步走”。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