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全國兩會如約而至。許多朋友注意到,政協大會的文件和新聞報道中,常出現兩個提法——“建言資政”或“建言咨政”。那麼,“資”和“咨”,這兩個“Zi”,哪個才對呢?
3月3日,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正在報到。 新華社記者 劉開雄 攝
實際上,“建言資政”或“建言咨政”,本身都正確,但又有不同。
“建言資政”中的“資”,有幫助之意,是對政協履職中通過調查研究、協商活動、提案、大會發言等形式,對黨和國家事業提出意見建議的總體工作而言,多用於談宏觀工作。《資治通鑒》,鋻於往事,有“資”于治道,請品一品,是不是這個意思?
“建言咨政”中的“咨”,則更多有協商、謀劃的涵義,更多用於具體工作。比如,政協圍繞某一主題開展的協商活動或委員通過提案提出意見建議,一般不應稱為“建言資政”,而應稱為“建言咨政”。
2月24日,全國政協委員江爾雄在福建省臺聯辦公室裏修改提案。 新華社記者 許雪毅 攝
不論是“建言資政”或“建言咨政”,關鍵詞都有“建言”二字,都含有“協商”之意,這正是人民政協的重要職責和鮮明特色。
關於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召開的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有深刻論述——
“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可以説,專門協商機構綜合承載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體現了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獨特作用。“建言資政”和“建言咨政”,“資”和“咨”的相得益彰,讓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特點和優勢發揮得更加充分。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在北京舉行。 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政協是一個講意見、提建議的平臺,參政不行政、建言不決策、監督不強制,主要通過協商發揮作用,這種作用不是靠“説了算”,而是靠“説得對”。要在與時俱進中推動政協工作發展進步,履職能力水準不斷提高,使得協商議政過程成為思想引領、宣傳政策、釋疑增信的過程,從而廣泛匯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的正能量。
説到這裡,這兩個“Zi”的深意,你讀懂了嗎?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