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國現代化建設將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亟需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以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來自廣西的全國人大代表朱惠英一直關注全國慢行交通體系的發展。她認為,當前我國交通運輸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相比鐵路、公路、民航等機動化交通形式,慢行交通發展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慢行空間被嚴重壓縮,公共交通與慢行交通缺乏互聯互通,不利於更多替代高碳出行方式。在轉變交通出行能源結構,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的當下,亟需加強慢行交通體系發展。
朱惠英指出,慢行交通貫穿城鄉公共空間的每個角落,是社會大眾短距離出行的主要方式,不可或缺、無可替代,在北京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也有超過40%的出行距離在5公里以下。社會大眾的出行需求推動我國慢行交通不斷發展壯大,僅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突破3億輛,年銷售量突破3千萬輛,日均出行超過7億人次,是出行次數最多的交通方式。
但與旺盛的出行需求不匹配的是,我國至今未實現對非機動車的有效監管和居民末端出行資訊的充分採集,城鄉交通體系優化欠缺關鍵一環;大量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在路面行駛,道路安全和充電火災事故頻發,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近年來,在居民短距離出行需求旺盛、傳統慢行交通工具落後於時代的背景下,共用兩輪出行行業應運而生,將交通工具的擁有權和使用權切分,提升了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準;更加智慧化的技術應用有利於獲取末端出行資訊,為優化城市交通規劃提供了數據支撐;低碳綠色環保的出行特徵,也有助於我國碳達峰目標的如期實現。
朱惠英給出了一組數據,指出了共用單車推出後對居民出行、節能減排做出的貢獻。從2016年至今短短5年,共用兩輪出行行業運營車輛數已突破2千萬輛,日均騎行突破6千萬人次,已接近中國內地城市地鐵日均客運量,僅哈啰出行一家就為中國近500座城市、4億多用戶提供出行服務,成立4年來累計減少碳排放量超過300萬噸。
朱惠英同時指出,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還有助於解決多項長期困擾監管部門的難題:淘汰超標電動自行車,推動我國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落地;實現對車輛狀況和騎行行為的全程監控,全面提升安全性,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率;動力電池標準化、“集中充電,以換代充”的用電模式,為杜絕私人充電引發的火災事故提供了解決方案。
實際上,共用交通已經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就強調指出,要“大力發展共用交通,打造基於移動智慧終端技術的服務系統,實現出行即服務”。然而當前行業管理尚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共用兩輪出行行業發揮更大作用,不利於城鄉慢行交通體系的發展。
針對共用交通行業存在的種種問題,朱惠英給出了幾點建議:
完善頂層設計,規範、指導行業發展。朱惠英認為,要根據中央和國家關於綠色出行、慢行交通、共用交通的整體規劃設想,由交通運輸部門牽頭,適時組織政、産、學、研、社等各相關方面,從整體國情、行業發展、公共需求、城市管理等多維度對共用兩輪出行行業進行系統調研,凝聚共識,國家層面統一規制,規範、指導各地管理工作。
將兩輪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新基建範疇,支援行業創新發展。“針對行業企業正在開展的兩輪換電能源網路建設、非機動車監管平臺、城市基層治理巡查管理系統等具有社會價值的創新應用,給以肯定,建議考慮將兩輪換電能源網路列入國家和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範疇,給以一定稅收、貸款、財政支援,政企合作加快建設。”朱惠英説。
朱惠英建議交通運輸、發展改革、財政稅收、農業農村、城市管理等相關部門考慮提供一定的政策優惠,引導兩輪共用出行行業填補公共交通服務空白;建議公安機關加大對破壞共用車輛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為共用兩輪出行行業走進鄉村提供必要的保障。
最後,朱惠英還建議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主管部門重視行業減少碳排放的積極作用,研究確定行業碳減排定量分析的方法學,將行業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激勵企業更充分發揮行業和平臺優勢,有效引導數以億計騎行用戶,促成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