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的新要求。面對當前世界經濟運作的嚴峻複雜形勢,我國財政政策該如何調整和落實,更好服務於經濟高品質發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認為,今年的財政政策將呈現出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的特點。
2020年,面對嚴峻複雜形勢、艱巨繁重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份成績來之不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認為,立足新發展階段,認清國內外新形勢新變化至關重要。“所謂新發展階段,就是我們在實現了第一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GDP總量達到了100萬億,每人平均達到1萬美元。在這樣一個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訴求,國際國內形勢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外部一些對我們的打壓遏制、包括疫情蔓延的複雜變化對中國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國內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也出現了不同的變化,但是我們仍然處在戰略機遇期。”
步入新發展階段,如何發揮財政政策作用促進經濟恢復增長?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國家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張連起認為,今年赤字率的調整將體現出積極和可持續。“因為3.6%是一個非常時期的安排,赤字率肯定會有調整,但是(差別)不會太大。現在科技、教育、醫療、養老、就業、鄉村振興和三農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一方面體現積極,另外一方面也體現可持續。”
2020年財政赤字規模比2019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2萬億元中央財政直達資金直接惠企利民,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張連起委員認為,今年中央財政直達資金政策將會借鑒去年經驗,建立常態化機制。“今年要擴大範圍,這也是去年以來形成的經驗。中央會把一些增加民生、科技創新,特別是三保,即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的資金,通過直達資金機制,直達基層、直達市縣、直達老百姓。專門為直達資金做了一個資訊系統,這個系統又跟監督在一塊,有外部監督體系,督辦7天直達。”
産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競爭力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能力。去年,我國産業鏈供應鏈經受住了疫情的嚴峻考驗,總體平穩,但也暴露出許多短板弱項。張連起委員今年的提案也關注到産業鏈供應鏈的問題,如何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更好支撐國民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張連起委員認為,應該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就是把我們短板補齊,把我們的弱項補上,包括在半導體、積體電路、生物技術、重大裝備等方面,利用好新一代的資訊技術、有所突破。我們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科技創新,就是統籌發展與安全。要打通産業鏈供應鏈的堵點中斷點,在生産、流通、分配、消費方面疏通堵點、連接中斷點,使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整個機器的運作更有效率,更高品質。”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