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對疫情之後的文化創意産業復興提出建議。他認為,國家應該成立專項扶困資金,來幫助文化創意産業早日走出困境,如果隊伍散了,人也散了,將來再想恢復起來就很困難了,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持體系的完整,“大概需要幾億的規模。”
突然起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不少行業受到了影響,文化創意等相關産業就是其中之一。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7部影片全部撤檔。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1月25日(大年初一),全國觀影人數僅5萬人次,單場不超過5人次,全國電影票房僅181萬元,而2019年同期票房則有14.58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元,2020年基本顆粒無收(其預期票房為70億元)。不僅如此,春節期間大型節慶演出也停演或無限期推演,正在拍攝的影視劇、網路綜藝等也按下了“暫停鍵”。
截至目前,全國大部分影院處於停業狀態,票房收入幾近為零。但除去商場租金、員工薪資等剛性支出外,還包括放映設備按揭貸款、春節開業裝修貸款等分期支付款項等。這使得小型連鎖影院,資金鏈可能會面臨較大危機。
對話
國家需要扶持 産業自身也需要轉型
北青報:您今年兩會給出的建議是什麼?
張頤武:我今年的提案是關於疫情後文化創意産業如何去復興的,就是文化創意産業如何在新環境下發展,尤其是影視産業,怎麼轉型發展,社會怎麼扶持等。
此次疫情對於文化創意産業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特別是電影行業,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因為短期內不可能再有高票房的出現了,那現在應該怎麼辦?
我們就提出來國家需要對類似於此的行業進行相應的支援和扶持,同時這些産業自身也需要尋找轉型路徑。因為疫情常態化後,有些情況會持續,那麼如果時間較長,對整個産業的影響會非常深刻。
北青報:您能具體聊一下這方面的措施嗎?
張頤武:比如説,設立一個扶困基金,主要針對電影行業的扶困。此外,作為行業來説,也需要有改變的勇氣,比如是不是多和網路公司合作,將作品賣給它們去播放,其實和網際網路結合起來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比如如何進行小規模的點播等。
實際上,不僅是電影,京劇、話劇等劇場演出也陷入了停滯。劇場閒置以後,就要考慮這些産業如何能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脫困,然後保持一個比較好的狀態,等到行業復蘇的時候,才會有好的發展。如果隊伍散了,人也散了,將來再想恢復起來就很困難了,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持體系的完整。
此外,扶困基金還可以支援一些新作品産生。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網際網路平臺,只要做好版權的有效管理,通過受眾付費等方式,完全可以創造線上的收益。當務之急,就是國家應該迅速推出扶困基金。
北青報:據您了解,目前文化創意産業受到的衝擊有多大?
張頤武:演藝産業完全停頓,幾乎沒有收益,上下游都一樣,損失巨大。雖然現在國內旅遊已經開始逐漸恢復,酒店等相關産業也在恢復當中,但距離徹底復蘇顯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北青報:您覺得就是説政策上麵包括您剛提到的扶持基金,這種扶持基金大概多少錢比較合適?
張頤武:從不同的盤子來計算,我覺得還是需要比較大的體量,大概幾十億的規模吧。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政策,因地施策,但總體上應該有一個幾億元的基金,就能夠支撐起來。支撐一段時間後,應該就能摸索到新形態。
電影不敢開工怎麼辦?這時候就需要通過網路定制,比如從基金裏先撥款支援一些比較看好的項目,這些項目將來賣給網站也可以有收益,基金也可以回收部分投資。我還提出了一種方式,就是風投。這也意味著,投出去的每一筆錢,將來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收回來。
北青報:您覺得這些産業如果一蹶不振的話,對我們國家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張頤武:起碼人們的文化消費會有很大的轉變,雖然整個文化創意産業在GDP中整體佔比不是很大,但是它的影響力和上下游的關聯度都很高,如果這個産業的基本框架不能維持的話,對整個社會文化産業會産生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對整個經濟環境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人和人之間保持社交距離,其實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文化體驗。怎麼樣把這些空間利用好、利用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然這既是企業的事情,也需要政府從政策導向上給予大量的支援。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