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大會期間舉行的大會發言,被稱為“協商民主的講壇”。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安排了兩次大會發言,委員們登臺亮相、真知灼見頻現。
形式創新 效率更高
5月25日上午,北京鐵道大廈三樓會議室。經濟界的委員們注視著分會場內的大螢幕,認真傾聽。
網路視頻的另一端,聯通著設在全國政協機關的主會場。12位委員依次站上講臺,作大會發言。
考慮到疫情防控要求,今年政協大會的第二次大會發言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這在政協大會歷史上是第一次。
相比去年,今年大會發言場次壓縮,每場發言人數也有所減少,但發言品質不降、形式創新、效率更高。
發言委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兩場共24位委員發言,涵蓋農業、醫藥衛生、經濟、新聞出版、少數民族等多個界別。
“時間不長,但很精彩,很解渴。”這是不少委員聽會的共同感受。
直面問題 直指要害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6分多鐘發言,數次響起掌聲,李學梅委員的發言引發大家共鳴。
“一些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服務業小微企業,最急需的是儘快彌補損失、恢複元氣,最擔心的是有關部門為體現作為而開展耗費企業大量資源和精力的督查檢查活動。”李學梅委員説,為基層減負需要堅持不懈抓下去,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群眾真正需要的事情上。
調查研究很接地氣,參政議政屢建諍言。
“急功近利、浮躁浮誇、‘圈子’文化等現象還時有發生。”針對科技領域作風和學風建設,葛均波委員話語中肯,“要讓‘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專注得到更多褒獎。”
“體質健康主要指標連續二十多年下降,33%的兒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隱患”“體育運動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程紅委員發言數據詳實、概括形象,讓不少委員頻頻點頭。
透過大會發言,委員們架起聯繫群眾的“連心橋”、畫好履職盡責的“工筆畫”。
提振信心 夯實底氣
挑戰前所未有,信心貴過黃金。
“中國經濟的巨輪不會因疫情衝擊而擱淺。”楊偉民委員分析我國的市場空間、改革動力、政策工具、制度優勢,強調化危為機,道出“克服眼前困難、前面一片光明”的發展前景。
聚各界英才,議國家大事。
談政策措施,委員們具體務實:“只有‘保企業’,才能‘保就業’”“政府與龍頭企業協力提供産業鏈和生態圈支援”“多措並舉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
談開放合作,委員們積極包容:“‘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攜手克服當前危機,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在這裡,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良策正在匯聚,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力量正在凝聚。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