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楊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點聚焦于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推動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圍繞上述內容,今日本報從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深入推進雙創、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大力發展汽車産業及文化産業等多個主題,採訪專家學者以饗讀者。
“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之一。
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説,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産要素和政策支援,清理廢除與企業性質掛鉤的不合理規定。限期清償政府機構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款項。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不斷出臺政策措施,我國優化營商環境不斷邁上新臺階。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排名從2018年的第46躍升至第31位。中國連續第二年入列世界上營商環境進步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當前經濟面臨疫情衝擊、結構性問題和週期性問題的三重壓力,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所在,也是推動經濟恢復和‘六保’的重要力量和關鍵一環。”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營商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除了“九通一平”等投資硬體支援,更多要在軟環境方面實現突破,尤其是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監管執法環境的優化。
“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民營企業經營靈活,擁有較強的市場應變能力,對提升市場活力的作用不容小覷。”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説,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本質在於為企業經營者和投資者建設一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這將有利於民營企業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經營,有助於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釋放經濟增長動能。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發佈的《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兩份重磅文件,指明瞭今年經濟體制改革的著力點,對優化營商環境作了要求。
5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趙辰昕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首先要落實好交通基礎設施、製造業等領域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的具體舉措,推動電力、電信、鐵路、油氣等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來參與這些領域的項目運營和項目建設。另外,今年將全面落實營商環境條例,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不合理的歧視性的規定和做法。還要進一步構建親清新型的政商關係,完善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的機制,而且會下大力氣千方百計地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5月24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黃立表示,據全國工商聯調研表明,一些惠企政策在落實上還存在痛點難點堵點,“最後一公里”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建議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政策的配套措施和細則,增強可操作性,破除針對民營企業的隱性條款和不成文規定。
劉哲認為,市場準入、生産經營、政府招標項目中的平等競爭環境是民營企業關注的重點,要切實降低企業在投資或者招標時候的門檻,打破“旋轉門”“玻璃門”“彈簧門”。通過優化政務流程,降低企業的制度交易成本,構建産業發展的配套環境,進而形成一個大部分時間企業自由發展,關鍵時刻政府“雪中送炭”的良性機制,提升民營企業的參與度和市場活力。
如是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研究官朱振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需要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企混改,促進優勢互補,並進一步減輕民企稅費負擔。
“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應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三方面入手,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和秩序。”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市場化是根本方向,要通過放寬準入限制、提高政務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優化企業服務,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吸引外資和各類高端資源要素集聚;法治化是根本保障,要構建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賦予各類資本公平競爭的機會和權利,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國際化是必然趨勢,要加強同國際標準和經貿規則的對接,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主動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對國外投資者的吸引力。
付一夫建議,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首先要認真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完善降成本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為民營企業減負;第二,要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創新扶持,健全科技資源開放共用機制,逐步形成成熟的創新生態圈,提升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專精特新發展水準;第三,要創新監管方式,避免“一刀切”現象,更多運用市場化手段開展監管,為企業的正常生産經營活動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