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近日就“一帶一路”相關問題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的採訪。
陳雨露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總體上並未明顯增加相關國家債務負擔。因此,指責“一帶一路”使部分國家陷入“債務陷阱”是不符合事實的。
他指出,未來,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通過“一帶一路”資金融通拓寬低收入國家融資渠道,通過包括股權融資在內的多種方式滿足其合理的發展融資需求,推動實現2030年發展目標。
上海證券報:近年來,有媒體提出“中國債務陷阱論”,認為中國通過大舉借債、搞基建等方式擴影響力服務自身戰略利益,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製造了“債務陷阱”。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
陳雨露:“債務陷阱”是相當片面的看法,不反映實際情況。首先,債務增長是全球現象。近年來,全球各類經濟體的債務總量都在快速上升,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統計,2019年全球債務總額已達255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322%,較2008年金融危機時增加87萬億美元,其中發達國家債務增長明顯。全球債務快速上升,背後共同的驅動因素之一是全球金融危機後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助長了國際資本的逐利行為。
其次,“一帶一路”建設總體上並未明顯增加相關國家債務負擔。國際機構的數據顯示,2017年底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公共外債的最大持有人是多邊機構,其次是商業債權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所指出,非洲對華債務在其外債中並不突出,2013年後,中國對非年度新增貸款顯著下降,2014年、2015年分別降至約120億美元、110億美元,2016年略有回升,但2017年約150億美元,仍低於2013年的水準;美諮詢公司榮鼎指出,“債務陷阱”論是對個案的誤讀,中國也很少通過債務談判獲取他國資産,而是經常通過債務減免、提供新融資等方式幫借款國走出困境。因此,指責“一帶一路”使部分國家陷入“債務陷阱”是不符合事實的。
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貸款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是這些國家負責任的合作夥伴。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表示,我們要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引入普遍接受的規則標準。共建“一帶一路”7年多來,中方金融機構與國際性商業機構、國際金融中心、多邊開發機構等各方合作,向最需要融資支援的低收入國家提供了資金。人民銀行發起和參與設立了絲路基金、絲元投資等多家股權投資機構,與各方一道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援。2018年4月,中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啟動了聯合能力建設中心,為低收入國家提供了包括債務可持續性在內的大量培訓。此外,中國在2015年和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分別宣佈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等截至2015年底和截至2018年底的到期未償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凸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上海證券報: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不少低收入國家債務脆弱性問題進一步凸顯。中國是否會減免有關國家債務?
陳雨露:長期以來,中國堅持按照平等協商、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同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展金融合作,目的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
疫情全球流行,對包括低收入國家在內的各方都産生了巨大影響。中方積極支援幫助低收入國家應對債務脆弱性問題,以便讓他們更好地應對疫情衝擊。為此,中方積極推動二十國集團就向低收入國家緩債達成一致,各方同意所有雙邊官方債權人允許有關低收入國家從5月1日至今年底暫停還本付息,要求多邊開發機構進一步研究參加緩債,呼籲商業債權人按照與雙邊官方債權人可比的條件參加。
5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3屆世衛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中國將同二十國集團成員一道落實“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並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加大對疫情特別重、壓力特別大的國家的支援力度,幫助其克服當前困難。
總之,中方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與多邊和商業債權人一道,為支援低收入國家抗擊疫情作出積極貢獻。
上海證券報:未來中國是否仍會繼續支援“一帶一路”資金融通?
陳雨露:“一帶一路”低收入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發展融資,中國經驗顯示,基礎設施建設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一帶一路”倡議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內的“五通”,正是為了解決發展的問題。低收入國家要發展就需獲得融資,關鍵是如何讓這些資金投向能夠産生良好效益的項目。事實上,全球金融危機後10年是低收入國家增長比較好的10年。這些國家的債務增長伴隨著投資和經濟的增長,負債增加的同時資産也增加了。
未來,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通過“一帶一路”資金融通拓寬低收入國家融資渠道,通過包括股權融資在內的多種方式滿足其合理的發展融資需求,推動實現2030年發展目標。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