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聽取意見和建議,與大家共商發展大計。總書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突出問題導向,運用辯證思維,回應社會關切,科學回答了形勢怎麼看、發展怎麼乾等重大問題,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我們共克時艱、奮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了信心、鼓舞了幹勁、指明瞭方向。
謀大事者必先觀大勢。謀劃經濟社會發展,正確認識國內外形勢是重要前提。只有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才能科學分析形勢,把握髮展大勢。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運作面臨較大壓力。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當前,疫情還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交往受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等問題紛紛涌現,我們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
不畏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艱苦奮鬥,今日之中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産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各類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建立了既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又兼顧效率和公平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些都為我們應對挑戰、把握機遇提供了堅實支撐和深厚底氣。儘管艱難險阻重重,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一部中國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的奮鬥史。把握好危中有機、化危為機的辯證關係,是永恒的發展課題。危與機同生並存、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危中有機,機中有危;克服了危即是機,錯過了機就是危。古人云:“智者慮事,雖處利地,必思所以害;雖處害地,必思所以利。”面對機遇和挑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最為關鍵。正視危,不懼危,迎難而上,科學施策,善作善成,方能趨利避害、轉危為機;畏懼危,回避危,固步自封,消極懈怠,只會坐失良機,陷入越來越不利的境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事靠人為,事在人為。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加需要我們提振精氣神,堅定信心、奮發有為,善於尋良機、育新機、創生機,開闢發展新天地。
危中尋機,既要增強憂患意識,又要弘揚創新精神。“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挑戰認識得更到位一些,把各項準備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在克服困難中成長壯大,在應對挑戰中超越自我,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不變邏輯。變局孕育機遇,壓力催生動力。唯有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才能從危機和困難中捕捉機遇、創造機遇。這次疫情對我國發展造成了較大衝擊和影響,但也帶來了新契機——數字經濟、智慧製造、線上消費、生命健康等新興産業加速成長,一批新業態新模式方興未艾,國內市場展現出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千難萬難,只要改革創新就不難。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化危為機,既要堅持底線思維,又要發揚進取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是習近平總書記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方法論,也是應對風險挑戰、開創發展新局面的制勝之道。“穩”是基礎和前提,“進”是目標和方向。“穩”和“進”,一靜一動,互為條件、相輔相成,體現了守底線和開新局的辯證統一。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至關重要的,就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六保”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保證,“六穩”穩的是發展大局,穩的是經濟基本盤,穩的是百姓生活和市場預期,這是我們無懼大風大浪的“定海神針”。大局穩,人心安,則事可成。在“穩”和“保”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讓新動能更加激越澎湃,就能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推動我國發展航船劈波斬浪,駛向更加光輝的未來。
機遇誠可貴,實幹價更高。奮楫揚帆,才能引領潮流之先;幹字當頭,才能打開機遇之門。各級幹部既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又要舍得下“繡花”功夫落實落細,不遺餘力務實功、求實效,確保各項任務落地生根。開好今年全國兩會,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大局大勢的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擼起袖子加油幹,風雨無阻向前進,我們一定能如期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寫下無愧於時代的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