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老一套的疫苗生産辦法不好用了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範圍內肆虐,新冠病毒的特效藥和疫苗成了人們最大的希望。
在這次全國兩會上,一直致力於疫苗研發的全國政協委員、康希諾生物首席科學家朱濤帶來的消息是,康希諾生物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開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近日已獲得加拿大衛生部臨床試驗申請批准。這意味著,疫苗即將進入3期臨床試驗,距離上市又近了一大步。
與此同時,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朱濤也表示,包括疫苗研發在內的公共衛生領域,都需要國家加大對基礎研究的統籌安排和持續的投入。
朱濤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一支疫苗能夠成功面世,要經歷實驗室研發、臨床試驗、監管審批、生産交付等複雜而漫長的環節,此外還需要跨部門、跨國的廣泛協作、供應與部署。很多疫苗生産企業出於商業利益考慮,往往對研發突發傳染病疫苗的工作望而卻步。
朱濤表示,目前,為了解決疫苗研發中存在的研發投入大、研發週期長、投資風險大等問題,目前國際上已建立起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這是應對新興傳染性疾病的全球衛生合作組織,通過資助創新平臺和技術,共同攜手疫苗研發和推廣。
面對衝擊全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老一套的傳統疫苗生産辦法不好用了,”他建議在中國也可以建立起類似的平臺和合作機制,讓疫苗研發等公共衛生領域基礎研究更開放、效率更高。
事實上,這遠不止是一個如何在實驗室“從無到有”的挑戰。“應該像生産線一樣,讓更多人加入進來。”朱濤設想,在這樣一個組織裏,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企業或平臺給予投資,讓他們能夠持續做研究和儲備,保持一些疫苗研發能維持在臨床1期或2期的狀態,一旦遇到緊急的公共衛生事件,能夠立刻進行3期試驗,讓疫苗快速問世。疫苗研發成功後,可協調各個企業和平臺的資源,各自貢獻技術和部分産能,實現大規模量産。
(責任編輯:張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