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防控已進入“下半場”。如何推動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準,成為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建設高水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國家醫療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慶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太利表示,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國制度優勢得到集中彰顯,但也暴露出公共衛生體系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防疫系統不完善、資源配置不平衡等短板。
孫太利建議,加強頂層規劃,完善健康中國戰略制度保障。將國家公共衛生安全、監測預警體系、疾控體系改革、“平戰結合”等納入健康中國行動中;將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並作為重大課題,充分重視對公共衛生與防疫的研發機構健全體系、防疫人員安全保障體系、物資儲備與供給保障體系、人才培養體系的投資與管理運營規劃。
孫太利認為,應強化公共衛生及生物安全法治保障。建議完善公共衛生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和制度保障體系建設,儘快研究並出臺公共衛生法、生物安全法等,將公共衛生體系及生物安全的建設目標和國民生命健康主要指標納入各級政府的年度考核,加大考核權重,不斷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準。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保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暴露出我國醫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應當儘快找差距、補短板,從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高度構建和完善國家醫療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陳保華建議,進一步健全科學評估體系,明確中央及地方各級儲備標準。建議國家衛健委和應急管理部在充分考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特點、規律等因素的基礎上,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進行全面評估,科學測算潛在需求,結合物資的保質期、保障人數等,制定醫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並明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所須儲備的品種、規格、數量、更新週期等。同時,優化儲備形式和儲備地點,提升儲備效能,可在保證物資儲備充足的基礎上,採用政府儲備與社會儲備、實物儲備與生産能力儲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多元化的醫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以及資金儲備。
陳保華還表示,在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國家聯防聯控機制在物資調配、抗病毒藥物開發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效顯著。應堅持全國“一盤棋”,進一步優化統一調配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指出,近年來出現的公共衛生安全風險事件,暴露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普遍存在專業人員匱乏、經費不足、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疾病防控新技術應用不足等問題,難以滿足新形勢下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他建議,參照高水準醫院建設模式,分片區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若干個高水準的區域疾控中心。爭取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打造一流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解決疾病控制能力區域不平衡和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
王榮建議,通過建設智慧健康促進和實驗室平臺,為公眾提供科學精準的健康資訊,實現公眾與平臺間的實時智慧交流,提高公民健康素養。同時,實現檢驗檢測全過程追蹤監控,以及危化品(生物)安全風險預警情況可視化等智慧化管理,打通從樣品採集、檢驗檢測到資訊上報、公眾查詢的全過程通道,提高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公正性和可溯源性。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衛平建議,建立高效、公開、透明的傳染病防控體系,包括多途徑獲取疫情預警和預測資訊,推動“反向病原學”研究,並開放醫療機構的診斷權。建議成立國家和省級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委員會,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時應及時組織專家委員會研判,獨立作出疫情預警和對已發生疫情的發展預測,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