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垃圾分類回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目前垃圾分類最大的瓶頸在哪?三四線城市及鄉村又該如何做好垃圾分類?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董事長宋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三四線城市和鄉村等重點地區,可嘗試打造“分散收運+集中處理”的“縣域固廢統籌共建服務”新模式。
宋鑫介紹説,垃圾分類涵蓋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四個環節。當前垃圾分類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居民的環保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各地區分類處理設施的能力尚不充分,結構也不夠合理,需要進一步提升能力和優化結構;三是分類後的廚余垃圾處理目前還存在技術不成熟、處理成本高、資源化出路不暢通等難題。
“垃圾分類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無論是日本、德國還是瑞典,都是經過了幾十年的宣傳教育,經過一代人的努力才見效。”他表示。
宋鑫認為,作為實現垃圾分類的“最後一公里”地區,三四線城市及鄉村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分類後垃圾量不足,單獨建設垃圾處置終端設施成本過高。
為此,中國節能在河北保定、四川南部推行了“分散收運+集中處理”的“縣域固廢統籌共建服務”模式。據宋鑫介紹,該模式是在有效經濟半徑範圍內實現固廢縣域協同處理,以某個縣域為中心,引導周邊縣域實現固廢資源共用、共建,集中處理,整合多個行政區的固廢資源實現規模效應,推動縣域聯合實現共用經濟。
為配合全國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中國節能開展了廚余垃圾技術研發和工藝儲備工作,同時還創新商業模式,大力推行“兩園一鏈”固廢綜合解決方案。
“兩園一鏈”是中國節能為長江大保護提出的方案,是一種靜脈經濟綜合體的新模式。它突破地域界限,以乾濕垃圾分類為基礎、以智慧環境物流鏈為驅動,將可以長距離運輸的垃圾最大程度集約、協同處理;不適合長距離運輸的有機垃圾採用分佈式生態化處理,回歸自然實現生態環境友好。
通過城鄉協同,各類固廢在“兩園一鏈”系統內部迴圈利用,做到無廢流出。同時在規模設計上留有餘量,保證應急處理,從而為長江流域固廢處理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為長江經濟帶各地政府環境治理提供保底工程,使城鄉固廢常態有處理、應急有保證、保底有工程,使長江流域成為無廢經濟帶。據宋鑫介紹,這種方案實際上可以考慮在全國推廣實施。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