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由於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兩會”打破了近三十五年來3月份召開的慣例,定於5月21日、22日召開。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經濟蒙上了陰影,我國經濟也遭受了沉重衝擊,這使今年的全國“兩會”比往年更加意義重大。
如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推進生産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如何拉動經濟回補又不造成“大水漫灌”?如何為市場主體減負,助其儘快恢複元氣?如何穩住就業基本盤,讓老百姓有活幹、有錢賺?如何避免因疫致貧返貧,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網財經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前瞻2020年“兩會”熱點。
中國網財經5月20日訊(記者 張紫祎)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衝擊,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那麼,赤字率會提高到多少?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該怎麼用?
對此,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在接受中國網財經採訪時表示,財政赤字率提高到3%以上是符合客觀需要的,但可能不會巨幅提高赤字率。地方政府專項債和特別國債可協調配合投向基建領域。
地方政府專項債和特別國債可協調配合投向基建領域
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
為應對疫情衝擊,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
對此,賈康分析表示,今年提高財政赤字率確有必要,赤字率高出3%,是合乎當下應對經濟下行、特別是疫情衝擊的客觀需要的,但可能也不會巨幅提高財政赤字率。
特別國債方面,賈康認為,此前中國經濟已經步入經濟增速換擋期,之後遭遇貿易摩擦升級帶來的一些挑戰,現在又有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整個中國經濟發展運作的挑戰非常大。所以今年發行的抗疫特別國債可以説是在“非常之時”採取的“非常之策”。
賈康表示,特別國債資金籌集到以後,不能只想著去直接拉動消費。消費當然也是要重視的,但除失業救濟、精準扶貧、貼息貸款、小微企業消費券等救急紓困提振消費的措施之外,放在重要位置的還應是建設項目,特別是現在中央強調的新基建,要與特別國債資金形成對應性。要以有效投資擴大內需激發經濟活力,增加經濟發展的後勁,形成可持續性,這樣會帶動老百姓收入增加,而又加上老百姓預期向好、老百姓敢花錢,消費就會活躍並有可持續性。
賈康建議,地方政府專項債和特別國債,可協調配合投向基建領域。
對於各界熱烈討論的“今年要不要設置GDP增長目標”一事,賈康認為,完全不設目標不好,但可以比往年更為粗線條一些。“兩會對於年度(經濟發展)的引導,還是應該有一個規劃性的目標,沒有目標,恐怕在工作指導這方面是一個重大缺憾。”
“消費券”不宜全國統一發放,各地應因地制宜
消費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基礎性作用。疫情期間消費受到了較大影響,多個地市的地方政府通過支援發消費券的方式來促進消費回暖。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5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據初步統計,疫情發生以來,有28個省份、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達190多億元。”
發放消費券促進消費的形式是疫情發生以來一些地方進行的積極探索。那麼消費券是否適宜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發放呢?
“不宜千篇一律。”賈康表示,消費券的發放並沒有一個全國通行的方案,各地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些定制化的設計。從各地的具體做法來看,其發放消費券的形式類似于“政府補助式的商家促銷”,即在商家促銷的同時政府參與進去給了一些補助,是以各地政府和企業合作為主來發放的消費券,設計上應充分注重因地制宜,因企制宜。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