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築夢十年路,揚帆啟新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疫情衝擊帶來的諸多風險挑戰,中國經濟砥礪前行、攻堅克難,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中國網財經集中梳理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成果,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中國網財經10月14日訊(記者 李春暉)這十年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成熟定型的十年,也是國有企業發展最全面、活力效率提升最顯著、佈局結構優化最明顯的十年。十年來,國有企業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全局性的重大變化。
國有企業高品質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
國有企業增強了我國經濟實力。截至2021年底,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産總額達到259.3萬億元,比2012年底增長2.6倍,年均增長15.4%。2012-2021年,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11.4萬億元,年均增長9%,超過GDP年均增速2.3個百分點。
國有企業提升了高品質發展成色。近年來,國有企業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創新,發展品質效益不斷提高,有力引領和促進了相關行業企業高品質發展,在電子資訊、軌道交通等領域打造了一批先進製造業集群,同時還承擔了全國約80%的化解鋼鐵過剩産能任務,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2021年中央企業萬元産值綜合能耗比2012年下降約33%。
國有企業積極佈局新興産業。發揮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等作用,持續加大新興産業投入,從2017年不足7000億到2021年超過1.3萬億,年均增速超過20%。國有企業推動了建設新能源汽車、北斗、電子商務、區塊鏈等一批數字創新平臺,創建物流大數據、海工裝備等協同創新平臺,打造自主可控天翼雲,發揮産業引領帶動作用。在新基建方面,近70家中央企業超過700戶的子企業在新基建領域加大佈局,2021年投資超過4000億,“十四五”期間規劃投資項目1300多個,總投資超過10萬億。
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從法律上、制度上進一步厘清了政府與企業的職責邊界,企業獨立市場主體地位從根本上得到確立。
國有經濟佈局結構明顯優化。國有經濟的佈局應該主要集中在戰略安全、産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領域。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重組整合,先後有26組47家中央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新組建、接收企業9家,中央企業數量從十年前117家調整至97家,涉及前述幾個重點領域的營業收入佔比超過70%。
國有企業活力效率切實增強。圍繞能上能下,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圍繞能進能出,加快實施了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等市場化用工制度,圍繞能增能減,推動完善了按業績貢獻決定薪酬的分配機制。中長期激勵政策工具廣泛應用。
國有企業全力服務和保障民生
切實做好煤電油氣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保供穩價,加強通信、鐵路、航空等基礎網路運作管理,承建一大批投資大、收益薄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深入推進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和村村通動力電工程,有效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水準。
全力以赴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年以來,國資委和中央企業累計派出挂職扶貧幹部3.7萬人,投入幫扶資金上千億元,定點幫扶的24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脫貧摘帽。
在抗疫救災等大考中挺身而出,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有企業聞令而動、勇挑重擔,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不計代價轉産擴産防疫物資。今年以來,針對疫情散發多發形勢,大力支援吉林、上海等地抗疫,全力以赴維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千方百計保證市場供應穩定,關鍵時刻發揮頂梁柱、壓艙石的關鍵作用。
國有資産監管體制更加成熟定型
我國深入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動態完善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把履行中央企業出資人職責、專司國有資産監管職責、負責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工作職責三項職責統一起來,切實增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能力。
積極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著力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堅決守護好、發展好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全國省一級國資委集中統一監管平均比例超過了98%。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