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築夢十年路,揚帆啟新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疫情衝擊帶來的諸多風險挑戰,中國經濟砥礪前行、攻堅克難,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中國網財經集中梳理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成果,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中國網財經10月12日訊(記者 李春暉)十年來,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全方位高水準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外貿高品質發展邁出新步伐
貿易規模穩步攀升,貨物貿易持續擴大,服務貿易加快發展。2020年,我國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達5.3萬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2021年,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達6.9萬億美元,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其中,貨物貿易總額達6.05萬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56.5%,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服務貿易總額達8212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70.1%,保持世界第二。
貿易結構持續優化,一般貿易佔比穩步提升。2021年,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61.6%,比2012年提高9.6個百分點。資金技術密集型産品出口快速增長。2021年,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額分別比2012年增長68.4%、62.9%,增速明顯快於全部出口。高附加值服務出口增勢強勁。2021年,電信電腦和資訊服務、金融服務出口額分別為2012年的5.0倍、2.7倍。
創新動能加速釋放。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5年增長近10倍,市場採購貿易出口規模7年增長7倍,內外貿一體化程度穩步提升。進博會越辦越好,成功舉辦了四屆進口博覽會,累計成交額達到2722.7億美元,引進了多種優質消費品和先進技術産品。
利用外資取得重要成果
利用外資規模穩定增長。我國引資規模一直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2021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達到1.15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較2012年增長62.9%。
外商投資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2020年外商投資法正式實施,以對外開放為主基調,確定了外商投資促進、保護、管理的基本制度,為外商投資權益提供了更全面、更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現了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時代特徵。
大幅放寬外商投資市場準入。2017—2021年,我國連續五年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國和自貿試驗區限制措施條目分別縮減至31條、27條,在製造業、採礦業、農業、金融業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開放措施,吸引更多外資企業來華經營。
外商投資環境明顯改善。我國連續三年清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累計推動500多份文件“立改廢”,充分保障了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待遇。
共建“一帶一路”成效顯著
自2013年提出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影響力和感召力不斷擴大,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深化貿易暢通,“一帶一路”市場地位顯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國與沿線國家年度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1.8萬億美元,增長了73%。貿易新業態快速發展,“絲路電商”成為新的亮點,跨境電商進出口保持高速增長,一批海外倉在沿線國家建成投運。貿易通道建設穩步推進,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5萬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多個城市,陸海新通道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輻射“一帶一路”的自由貿易區網路加快建設,已經與13個沿線國家簽署7個自貿協定。
加強投資合作,産業鏈供應鏈融合程度顯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累計1613億美元,沿線國家在華投資設立企業3.2萬家,實際累計投資712億美元。截至2021年底,我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累計投資430.8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34.6萬個就業崗位,較好發揮了載體和平臺作用,促進了國際産能合作。
推進項目建設,互聯互通水準顯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國在沿線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累計約1.08萬億美元,完成營業額7286億美元,涵蓋交通、電力等多個領域。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建成和實施,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匈塞鐵路有序推進,比雷埃夫斯港運營良好。一批“小而美”的農業、醫療、減貧項目相繼落地,給沿線國家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完善機制平臺,交流合作效率顯著提高。雙邊經貿機制不斷健全,已推動建立了超過100個貿易暢通、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電子商務合作機制。以重大展會論壇為代表的開放平臺蓬勃發展,成功舉辦了4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也成功舉辦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等展會論壇。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