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 題:前瞻|五載進博何以“磁力”愈強?外企“參展元老”六個關鍵詞談變遷
作者 樊中華
從“全球展會”到“世界平臺”,從5天到365天,從商品展示交易到思想交流碰撞、再到創新生態合作……
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在即,不少“元老級”外企參展商在回望進博五年曆程時,紛紛用“絕佳”二字來描述這一全球公共平臺。“五年來,進博會不斷發展成為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高端展會,它是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縮影,展現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活力。”諾華集團(中國)總裁貝德年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進博會是中國的一個創舉,其平臺效應、生態打造、合作機會可能是我見到的任何展會都比不過的。”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王磊如此評價。
開放和多元
3M全球資深副總裁兼中國總裁丁泓禹亦認為,作為“一個稀缺的全球展會平臺”,進博會五年來愈加開放、多元、與時俱進。
“通過進博會,越來越多外企開始主動擁抱中國的發展戰略以尋找機遇,進博會也在不斷結合時下的全球關注點進行延展,使企業最前沿的創新成果有機會進行‘世界級’的集中展示,這對如3M這樣業務領域涉及廣泛的多元科技公司而言尤為重要。”丁泓禹説。
第五屆進博會上,這種多元開放將得到進一步彰顯。不僅新設多個新興領域和主題的展區,同時借助數字技術,將有66個國家、3個國際組織參展線上國家展,不少國家為首次亮相。包括雲展示、雲發佈、雲直播和雲洽談在內的“數字進博”也吸引了逾300家參展商參與。
而進博會“愈加開放多元”的涵義遠不止如此。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曉娣指出,一方面,五年來,進博會始終面向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提供參展優惠,為其融入全球價值鏈提供了機會,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包容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借助進博會的舉辦,中國政府每年都會出臺“幹貨滿滿”的措施,不斷推進開放進程。“從首屆進博會至今已出臺了20多項具體開放措施,並形成了制度性安排。”張曉娣説。
新意和效率
五年來,與中國有著近百年淵源的羅氏制藥借助進博會“東風”,在華發展不斷提速。
“進博會已成為全球創新産品和前沿科技的首發高地與聚集地,也充分釋放了強大的溢出效應。我們在歷屆進博會上展示了超過30款創新産品和新適應症,其中近一半已進入中國。”羅氏制藥中國總裁邊欣説。
從創新前沿到“百姓身邊”,“進博速度”讓不少外企驚喜不已。
貝德年舉例説,借力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先行先試政策,2020年進博會期間,諾華集團與其簽署創新藥引入戰略合作備忘錄,目前已有6款諾華海外創新特藥登陸博鰲樂城;2021年,雙方合作擴大到真實世界數據研究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就在今年10月28日,諾華真實世界研究中心正式在博鰲成立。
“我們一直受益於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貝德年説,“創新和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貫穿了諾華每年的進博會展臺。”
共用和共贏
五年來,超越了“展會”的進博會不斷吸引著“頭回客”成為“回頭客”。據悉,此番將有284家世界500強和龍頭企業參加企業展,數量超過上屆,“回頭率”近90%。
“中國有巨大的市場,製造業供應鏈發達,五年來,我們更加重視中國各地的經濟,在北京、成都、杭州、廣州及青島打造區域總部,”王磊説,進博會是阿斯利康每年檢驗與中國各地政府及生態圈企業合作成果的盛會,“我永遠對下一屆進博會期待最大”。
不少參展企業則表示,進博會聚集的全球頂尖創新,不斷呈現的中國未來發展方向,以及“跨界”的理念交流都會為企業發展帶來新動力,倒逼企業不斷迭代成長。
張曉娣指出,在全球疫情疊加世界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進博會連年如期舉辦,不僅讓世界具象地看到了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同時也表明中國在與世界共用發展紅利,幫助全球企業共克難關,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正能量。(完)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