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6日訊(記者 王金瑞)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準預期目標相匹配。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報告同時提出,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避免資金沉澱空轉。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優化融資增信、風險分擔、資訊共用等配套措施,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來看,貨幣政策基調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延續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的政策基調。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貨幣政策方面表述與之前較為一致,穩健貨幣政策保持精準有力,一方面,要保障貨幣政策支援力度,合理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提振微觀主體活力,為經濟進一步回升提供有力支援;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貨幣政策實施效率,通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新興領域支援力度,今年小微企業、三農,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三大工程、重點項目等領域均是金融政策發力點。
在“精準”的方向下,民生銀行首經團隊表示,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做好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平衡好短期經濟增長和長期結構優化問題,更好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著力加強對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等領域的支援,推動經濟發展動能轉變,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並積極配合房地産風險化解、地方政府化債,堅持“有立有破”。
“ ‘靈活’,表明貨幣政策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時進行必要、有力的調整;‘適度’,表明貨幣政策繼續堅持穩健的基調不變,不會進行‘大水漫灌’;‘精準’,主要從結構而言,將運用好結構性工具,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精準滴灌’;‘有效’,主要從結果而言,貨幣政策不單純追求數量增長,而重在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
董希淼表示,這也進一步表明,下一階段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量價並舉,長短結合,更加精準有效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進一步穩定經營主體信心和預期,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各類經營主體特別是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的支援服務,以更大力度支援經濟運作持續好轉,助力完成全年預期目標。
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分析稱,近年來,我國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力有效支援了實體經濟發展。在貨幣政策具體實施中,堅持做好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在保持總量合理充裕的同時,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引導資金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目前,我國經濟恢復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結構調整壓力,需要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總量上合理充裕,結構上精準發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方面,考慮到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已于去年底到期,圍繞支援做好五篇大文章,還需要推出新的結構性政策工具。”婁飛鵬進一步説道。
在周茂華看來,貨幣政策在為經濟復蘇營造適宜貨幣環境同時,更加注重政策實施效果與風險防範。年初,央行靠前發力先後超預期實施降準、定向降息與PSL、MLF等結構工具,在支援經濟修復與提振市場信心方面起到良好效果。後續降息、結構性工具仍在工具箱,在經濟未明顯偏離修復軌道情況下,預計央行更多倚重結構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更好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兼顧短期與中長期,內外均衡。
董希淼表示,總體而言,下一步應做到:第一,加大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力度,前瞻性地進行預調、微調,助力宏觀經濟熨平週期波動和外在衝擊;第二,繼續適時實施降準、降息,從而在總量上保障流動性更加充裕,在價格適度上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第三,既盤活存量,又用好增量,使閒置、低效的存量資金加快迴圈、提高效能,更好地激發潛在作用;第四,進一步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和支援金融機構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精準滴灌”。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