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4日訊 今日起,2024年全國兩會將正式拉開帷幕。中國網財經記者獲悉,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帶來《關於重視並購基金作用,優化並購重組監管機制,暢通私募股權投資退出渠道的提案》。
張懿宸在提案中指出,中國私募股權行業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成為金融支援實體、推動科技創新、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在募投管退方面仍有一些問題阻礙著行業的持續發展,例如退出難,就已成為當前困擾行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截至2023年末,行業整體已經達到了14.3萬億的存續規模,基金數量超過5.4萬隻,當前處於退出期的超過一半,“退出堰塞湖”現象已十分緊迫。這其中既有經濟增速放緩、疫情衝擊的影響,也有海外資本市場退出路徑及交易機會斷崖式下降、A股新股發行節奏階段性放緩等因素。
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本質是“投資—退出—再投資”的迴圈過程。基金退出是私募股權投資迴圈的核心環節,不僅關係到投資人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收益,更體現了資本迴圈流動的特點。IPO、股權轉讓、回購、並購、清算是目前市場主要私募股權投資退出方式。據研究機構統計,2023年,中國股權市場共發生3946筆退出案例,同比下降9.6%。其中IPO作為主要方式(54%),退出數量同比下降38.3%,值得注意的是並購方式退出僅佔總案例的6%。
在當前資本市場階段性調整的背景下,人民幣基金退出渠道亟需進一步拓寬和暢通,應推動並購方式在交易退出環節發揮更充分的作用,更加重視並購基金在推動上市公司開展並購重組、提升上市公司品質、實現金融高品質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具體建議如下:
一、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性開放,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過去一段時期,我國股票和債券市場方面,外資持有佔比均在3%左右,在主要經濟體中屬於最低水準。建議應以3%為警戒線,促進股票和債券外資持有佔比逐步進入5-10%的安全舒適區間。其中,建議鼓勵和引導包括基金在內的外資增持乃至控股A股上市公司,適時研究允許外資控股A股上市公司的負面清單。
二、當前監管政策下,多數基金特別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並購基金,其控股的公司難以在A股IPO上市。監管部門的主要擔憂是該等基金的實際控制人難以穿透確認,會影響發行人上市後的控制權穩定。但實際上,多數並購基金運營時間較久,雖長期處於無實控股東狀態,但經營穩定,單支基金存續期通常在10-12年,奉行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參考香港、新加坡等亞太成熟資本市場經驗,均並不排斥該等基金作為控股股東的公司上市,亦有助於保持市場交易的活躍和理性。建議監管積極研究放寬並購基金控股的公司在A股上市的可行路徑。
三、拓寬鼓勵和支援開展並購重組的行業範圍。當前受到發行類業務相關政策調整影響,多數消費、醫療、新經濟領域企業(紅黃燈名單)IPO受限,短期內難以實現上市。但上述標的公司能否通過被並購重組的方式間接上市,目前缺少明確監管指引。為活躍資本市場和並購交易,建議研究上述領域企業通過被並購或重組方式登陸A股市場,或積極引導和鼓勵其在H股上市。
四、目前A股並購重組在實踐中仍然強調標的資産的盈利能力、對賭承諾與合規性問題,對於未盈利資産持謹慎態度,上市公司並購由基金控股、但無法承諾對賭的企業仍受窗口指導等監管實踐影響難以實施。建議適當放寬業績承諾標準,進一步明確除“採用未來收益預期等評估方法的大股東注資型收購要求設置業績承諾”外,其他類型重組的交易雙方可自主協商是否約定業績承諾,並儘快引導更多案例落地,形成示範效應。
五、並購基金可以通過發起接續基金,在保證企業持續穩定經營的同時,為資本退出提供通路,從而實現投資的良性迴圈。由於並購基金通常會取得被投企業的控制權,其所發起的接續基金會被認定為“關聯交易”,從而受到現有政策的限制。例如:2010年發佈的《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79號文”)中,雖不禁止保險機構投資人通過基金投資與基金管理人有關聯關係的標的企業,但設置了“監管規定允許且事先披露和報告”的要求,也未規定披露內容和具體流程,保險資金投資此類基金的合規論證和事前報備程式都需要明確的操作指引。建議監管部門為並購基金通過接續基金實現投資人退出提供更清晰、優化的政策支援和指引。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