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國是連“家事”,民生連民心。疫情尚未平息,在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之下,我國宏觀經濟怎麼穩?碳中和碳達峰如何推進?房地産政策有哪些變與不變?鄉村振興有哪些新面貌?數字經濟有哪些新趨勢?
中國網財經採訪多位權威專家學者,前瞻2022年“兩會”熱點。
中國網財經3月2日訊(記者 暢帥帥)1月2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中國“雙碳”行動取得哪些進展?目前面臨哪些挑戰?碳達峰、碳中和對國家經濟發展産生哪些影響?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網財經採訪了英國商品研究所(CRU)中國首席執行官約翰·約翰遜(John Johnson)。
全面、可持續的改變正在發生
2020年年9月22日,我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佈了中國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和2060年前碳中和願景。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國在雙碳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正在採取行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現在用數據評估長期目標的完成進度為時尚早,但我們看到了可持續的改變。”約翰·約翰遜説,中國碳中和“1+N”系列政策逐步推出,包括了總體框架和具體的産業政策。目標很全面,覆蓋了不同行業和領域,比如對於鋼鐵企業來説,既有鋼鐵相關的政策,也有細分到再生資源利用、能效和水資源的相關政策;從地域方面,更是細化到了省級等單位;從時間維度上,在“十四五”目標之外,還有到2030年以及更遠的長期目標。
從雙碳實踐取得的成就來説,約翰·約翰遜認為有兩方面進展值得注意:一方面是中國碳市場開始運作並逐步發展。雖然目前仍處於早期,但是隨著時間發展,正在不斷完善中;其次是社會認知度正在提升。行業領先企業紛紛制定了碳中和路線圖,公眾開始理解並接受碳中和目標,為綠色低碳産品支付溢價成為可能。
“為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定路線圖非常困難,但中國有很好的開始。” 約翰·約翰遜表示。
實際上,自“3060”碳目標提出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從機構到個人,中國社會紛紛發佈目標路線圖,加入到全民低碳行動當中。
2021年3月,國家發改委明確將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作為我國落實“雙碳”工作的頂層設計。2021年5月,中央層面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作為指導和統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10月26日,國務院發佈《關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兩份文件為雙碳目標的實現建立頂層設計。
作為“1+N”政策體系中的“1”,《意見》被認為是“雙碳”的指導性、綱領性文件,對碳達峰碳中和這項重大工作進行了系統謀劃、總體部署;“N”則包括能源、工業、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建築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支援“雙碳”相關政策體系和保障措施等保障方案。《行動方案》是“N”中為首的政策文件,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按照《意見》工作要求,聚焦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對推進碳達峰工作做出總體部署。
圍繞雙碳目標,國家各部委、地方各省份相關政策文件陸續發佈。實現雙碳目標的政策工具之一“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線。據悉,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累計運作114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
機遇和挑戰並存 低碳中國任重道遠
碳達峰、碳中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工業化、城鎮化仍在推進過程中,實現雙碳目標任重道遠。
約翰·約翰遜表示,由於中國經濟還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這必將會對減碳帶來挑戰。“低垂的果實很容易摘取”,但是深度減碳會很困難。比如發展迴圈經濟和再生資源是比較容易的,但僅靠回收利用不足以達成碳中和的長期目標。
“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引入新的技術,像氫能、固態電池和碳捕捉等技術都被市場關注,但是這些技術的研發通常耗資巨大,項目的運作成本往往偏高,目前仍難以商業化。” 約翰·約翰遜強調,為了長期的發展,大量的投資不可或缺。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據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消息,根據2016年正式實施的《巴黎協定》減排任務測算,2021年至2050年,全球用於碳減排的總投資規模至少須約達131萬億美元,已經提出“3060”目標的中國,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需要的投資規模或將達到255萬億元人民幣。
從機遇角度來講,約翰·約翰遜提到,中國正在從投資導向型經濟轉型為消費和服務導向型經濟,隨著經濟的成熟和對重工業的依賴程度降低,碳排放會自動達到峰值。輕工業、高科技工業和服務業將消耗較少的電力,有利於降低碳排放。
“碳市場也面臨著技術和規則方面的挑戰。”約翰·約翰遜認為,數據是碳市場的基礎,清晰透明的政策可以為碳交易提供信心。他建議進一步提高測量、報告以及核查體系透明度,“這將有效提高碳市場的效率,幫助實現碳中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業內人士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是要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把“雙碳”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做到“穩妥有序、安全降碳”。
“運動式減碳”不可取。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既要防止將“碳達峰”演變成“攀高峰”,也要防止運動式減碳,對正常項目進行一刀切。
“實現雙碳目標,要在保證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減少對煤電的依賴,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消納。”約翰·約翰遜表示,積極的方面是,中國是可再生能源、電池技術和電動汽車的全球領導者。隨著氫能、碳捕獲和儲存、綠色融資的發展,這些領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取代高碳排放的傳統行業。
從雙碳目標對經濟的影響來看,約翰·約翰遜認為,如果中國政府成功推動工業轉型,促進金融市場對低碳技術的投資,從長遠來看,將提高整個經濟的運作效率。而新的産業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助推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