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總理的“新行動宣言”

  • 發佈時間:2014-09-11 01:00: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茉楠  責任編輯:孫業文

  10日,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表的“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的主旨演講再次成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書”和“新行動宣言”。可以説,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打破制度約束,解放、活躍生産力,以“制度紅利”替代“政策紅利”的過程,中國未來發展的潛力和動力依然來自於改革創新。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速放緩、轉型換擋、結構優化、全面提質”的新常態時期。在中國經濟增長溫和放緩的同時,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一是經濟增速回調過程中就業保持穩定。去年中國新增1300萬個就業崗位,遠超其1000萬的預定目標,截至8月,城鎮新增就業已接近1000萬的全年目標,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大大增強。二是企業經營並未隨G D P增速下降出現大範圍虧損,經濟增長韌性有所提高。三是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在生産領域,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長明顯好于傳統製造業;在消費領域,網購、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增勢明顯。在投資領域,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勢頭良好,高新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投資明顯高於工業平均投資增速。今年上半年三産佔G D P的比重是46.6%,增速持續快於工業,佔G DP比重繼續提高。中國東部沿海許多地區基本完成工業化,需要向後工業化階段邁進,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這些新的結構性變化都在持續而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

  2014年,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走到第36個年頭,在過去的35年裏,中國完成了兩次歷史性轉變。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中國于1998年完成從低收入窮國到下中等收入國家起點的轉變。2010年,又一次實現了從下中等收入國家到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轉變,並進入了一個“新常態”發展階段。在這種“新常態”之下要有兩大發展目標:一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順利進入高等收入發展階段;二是通過改革創新轉換經濟增長動力機制,形成內生性增長機制。

  新常態只是新轉型和新改革的開始,保持新常態的增長穩定、運作高效仍是當下非常緊迫而艱巨的任務。新一屆政府的創新宏觀調控,來自於思想觀念的變革和思維定式的轉化。一年多來,新一屆政府把固定規則與相機抉擇結合起來,把短期調控與中長期增長結合起來,把經濟增長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把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結合起來,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底線思維+區間調控+定向調控+存量調整”構成了創新宏觀調控的政策框架。在政策導向和政策運用上,減少“後遺症”,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有針對性地“噴灌”、“滴灌”,注重精準發力,定向施策,直擊結構“靶心”,向結構調整要動力。

  然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體系促進中國經濟向“新常態”平穩過渡,只是短期目標。長期看,制度變革所催生的國家競爭優勢最為穩定,也最為持久。歸根結底,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力量因素是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來提高效率,而這必然依靠“簡政放權”和市場化力量。要儘快推動資源品價格改革,從需求和供給兩端發力,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和市場活力,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産業、服務業等領域,打破條塊分割、市場分割,以及“多軌制”現象,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才能讓中國經濟更富彈性,更有效率,更具公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