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政府部門18萬億存款佔GDP30% 每年收益不到3%

  • 發佈時間:2014-11-06 12:54: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政府部門18萬億存款負利差不可持續

  專家建議投資股權融資市場緩解儲蓄過剩

  11月5日,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髮布了一篇名為《中國資産負債表中的奇葩——政府部門鉅額銀行存款》的研究報告,其中提到:截至今年9月底,政府機關團體(不包括國有企業)共持有約18.3 萬億元的銀行存款,約相當於GDP的30%,而這樣一個規模巨大的存款,只能實現每年不到3%的收益,與此對應的,政府部門卻要付出6%甚至更高的融資成本。

  報告説,這些政府部門的銀行存款近年來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長,佔M2 的比重持續上升。同時,政府在央行持有的現金從2012年底的2.4萬億元增加至今年9月底的4.1萬億元,相當於GDP的6.9%,27%的當年財政開支。相比之下,美國財政部在美聯儲僅持有約1180億美元的現金(3.4%當年開支)。但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債務也不斷上升。各種估算顯示,此類債務佔GDP的比重介於150%-180%之間。

  “似乎中國的政府部門(包括各類事業單位)一直在以6%以上的利率融資,然後將借來的錢以不到3%的收益率存回銀行,而此類存款規模高達22 萬億元左右,相當於GDP的37%。”報告將此稱作為中國資産負債表中的一個“奇葩”現象,並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問題:這些存款具體歸屬於哪些政府機構?在名義GDP 增速低於10%且M2 增速僅為13%左右的情況下,這些政府機構的銀行存款為何會以接近20%的速度增長?梁紅認為,融資成本高於6%而收益率不到3%的“負利差”顯然是沒有效率且不可持續的。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原來給一個事業單位的錢會直接劃撥到該單位賬戶上,現在都是給其一個額度,錢還是在國庫裏面,如果錢沒花出去,那就一直在國庫賬戶。這樣就能理解為什麼國庫存款的金額還在增加,因為現在財務制度沒跟上,該花的錢沒跟上。在國庫現金管理這個問題上,人民銀行和財政部一直在爭主導權。預演算法已經明確規定,庫款的支配權屬於財政部,那麼接下來就是怎麼做的問題。像美國等國家,國庫裏面不需要存很多錢,只要能保證基本的支付需要就可以了,其他錢都用來進行現金管理和現金操作。也就是説,可以用來投資、招標等。我國現在探索了一些國庫現金管理的工作,但只是一小部分。我國的國庫存款確實是比較鉅額,放著還是比較浪費。

  對於高達18萬億的政府部門鉅額銀行存款,梁紅提出,如果政府主動改善自身的資産負債表,利用其現金存款來償還債務或增加企業股本,這不但能夠大幅降低中國的杠桿率,而且還可以避免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拖累整體經濟增長或損害企業部門。

  “政府是否能利用其低收益的儲蓄存款來打破這一僵局並讓股市恢復健康?我們認為政府當然有這個能力。”梁紅説。與十年前相比,政府如今擁有的鉅額儲蓄為中國經濟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來應對結構調整面臨的陣痛和消化前期刺激政策的後遺症。但在政府降低自己的儲蓄之前,中國經濟仍將繼續承擔顯著的機會成本。

  (經濟參考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