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新生近5成擔心人際關係:刷手機取代臥談會
- 發佈時間:2014-10-03 08:16:57 來源:揚子晚報 責任編輯:孔彬彬
大半夜舍友刷手機玩,害怕和舍友一起吃食。開學一個月不到,南京某高校的大一新生小徐竟因此抑鬱了。無奈,小徐的父母只得向輔導員請假,帶著兒子去做心理疏導。網路熱傳的一項調查顯示,近5成1995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最擔心遇到的是人際交往問題。專家分析,隨著智慧手機依賴症的“普及”和低齡化,大學新生人際交往的矛盾會變得突出。
舍友整夜刷手機他氣得蒙被哭
家庭、學校、輔導班,中學六年,南京小夥小徐始終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無憂生活終有終點。到南京某高校報到的第一天,小徐傻眼了,宿舍三位舍友都不是江蘇人,怎麼和這三位“打成一片”,對小徐來説有些為難。父母安頓好小徐後,剛走出校門就接到小徐的電話,哭哭啼啼的説:“媽媽,我想你們了。”二十歲的小夥子還會哭鼻子,小徐的媽媽十分意外,只當是軍訓前的“恐懼症”。誰知軍訓剛剛結束沒幾天,小徐的媽媽又接到了小徐輔導員的電話。“孩子覺得自己沒法和另外三位同學融洽相處,現在連課都不去上了。”
原來,小徐覺得自己被宿舍裏的三位舍友“欺負”了。偷懶的舍友不願打飯,便招呼著小徐“帶一份”。晚上宿舍斷網,愛熬夜的舍友們捧著手機打遊戲,玩得不亦樂乎,小徐也覺得無法安然入睡,“兒子被氣得蒙著被子哭”。上大學難道就得各種忍讓?賭氣之下,鬱悶的小徐決定“宅”起來,不再去教室上課。小徐的父母只得向輔導員請了假,帶著小徐找到了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小徐已經出現了中度的抑鬱傾向。需要接受心理疏導,並服用藥物接受治療。“孩子現在還對學校和宿舍有些抗拒,實在不行,我們就在學校邊上租間房子,陪他讀書。”
近5成大一新生最擔心人際關係
麥可思研究院公佈一項95後大學新生調查顯示,45%的大學新生最擔心人際關係,39%的90後大學生表示存在人際關係問題。可見,95後大學新生相對來説更擔心人際關係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在南京不少高校的大一新生中,“人際關係”還真是道需要邁過的“坎”。南京財經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崔偉老師表示,開學至今,到心理諮詢中心諮詢的學生,五成以上都存在著人際關係方面的困惑。新生們焦慮和擔心的依次是:人際交往、水土不服、獨自離家和專業不適應。“諮詢人際關係問題的新生佔到了前來諮詢人數的一半以上。水土不服的新生約有三成。”崔偉老師説。
現象
臥談會已被刷手機取代
“臥談會?沒聽説過。”記者昨日採訪中發現,曾風靡一時的宿舍文化“臥談會”悄悄淡化。不少大學新生對這個名詞很陌生。部分同學表示聽長輩説過,但無法在宿舍實現。“睡下後,各自都有的忙,有人追美劇無法自拔,有人看動漫笑得前俯後仰,有人拿起手機繼續刷人人刷微網志,有人怕光怕聲蒙著頭睡。不知道怎麼開口,也怕打擾到別人。開學一個月,很少聊一聊以前的事,老家的事,總覺得和舍友還是很陌生。”
專家建議
放下手機,來一次心靈對話
有專家分析,95後大學生更擔心人際關係,與智慧手機依賴症“普及”及低齡化有關。95後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都已經與新媒體緊密聯繫起來了,而以前很多要靠人與人溝通來解決的問題,現在都變成了人與機器的溝通。“以前的學生讀書,現在讀ipad。交流不再需要面對面,點個讚留條語音就行,孩子們人際交流的能力無形中被削弱了。”專家建議,在現狀下,大學新生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認識他人,學會包容。正確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夠在人際交往中調適和控制自己;客觀認識他人,才能正確對待別人,理解寬容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家長也要和學校老師聯繫,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變化,互相配合進行疏導。
“我們將開展新生適應專題活動,通過團體輔導,團體活動等方式,讓學生迅速熟悉學校,熟悉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南京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中心劉富良老師説。南京高校紛紛開始對新生的心理狀況進行“摸底測驗”。通過《16項人格測驗》和《大學生人格問卷》來調查新生的心理狀況,根據普查的結果,學校將學生的心理狀態分為“特別關注”“關注”和“需要提醒”這三類,通過三級心理健康關愛網路,幫助新生渡過心理上的適應難關,儘早在學校找到“歸屬感”。
網路熱傳95後特徵
1、忘帶身份證也不能忘帶手機。
2、一般在網上聊得很high,一見面就變成了自閉症患者……
3、是家裏最懂電子産品的人,親戚長輩第一次發微信都是他們教的。
4、不讓他們説出自己的觀點很殘酷。
5、用iPad看書,用紙質課本搞繪畫創作。
6、他們看過800部網路小説,甚至寫過1萬篇跟帖,卻不知道《百年孤獨》原來並不僅僅是一首歌的名字。
7、逛街只是交際方式,購物全靠購物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