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90後的買房宣言:不缺房,所以不將就

  • 發佈時間:2014-09-01 15:09:00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趙瑩瑩J201  責任編輯:曹慧敏

  除了職場,90後的身影也開始閃現在樓市。

  “要麼繼承,要麼放棄,要麼成為居無定所的城市新貴。”數月前,以賣內衣而走紅的90後女孩馬佳佳的一句“90後不買房”,曾攪動得輿論沸騰。90後真不買房?他們會説,房子會買,只是創業、自在比“房奴”重要。

  繼承之後不缺房

  講述人:90年女孩齊威(化名)

  每當聽到80後的哥哥姐姐大吐房價的苦水,24歲的齊威只能默默同情,並暗自慶倖自己無此煩惱。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齊威家當年因為拆遷,分了兩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用於出租。父母説過,等到她結婚,把兩套中的大房子重新裝修,就能當婚房。或者,賣掉一套再添點錢,替她買套新房做陪嫁。而交往的男朋友同樣是北京人,家裏也有兩套房,未來也會留給倆人。

  “僅從父母那繼承,就有4套房,自己住怎麼著都夠了。”齊威計算過,不考慮從爺爺奶奶那繼承房産,短期內自己不僅不需要買房,結婚時至少有一套房可以拿來出租掙錢,“高房價的煩惱,幾年內都與我絕緣。”

  有錢先創業後買房

  講述人:93年男孩淩承堯

  “如果你有500萬元,遇到樓市最火的2013年,你會買房嗎?我不會。”93年出生的淩承堯,儘管外表看上去略顯木訥,可他卻承認自己是個有野心、有拼勁、有些貪婪的人。早從半年前起,他就開始考慮創業的規劃。

  “人到中年,做到一家大公司的中層,拿著不菲的薪水,每天睜眼就是月供、貸款,這樣的生活沒意思。”在他眼中,這個時代是充滿泡沫的時代,卻也是創業最好的時代,只要有能力、有見識、有機遇,再遇到自己喜歡的事兒,他會拼了命地去創業。“23歲到35歲是我的奮鬥期。只要有錢,我就會拿來創業,買房應該是那之後才考慮的。”

  “丈母娘經濟”仍壓在身

  講述人:91年男孩劉豪策

  不在乎同學聚會時自己沒房顯得沒面兒,也不看中自己的房才是家,91年的劉豪策更在乎房子對工作的便利性。

  “現在工作節奏很快,我不會在一個單位待一輩子,過早買房是種負擔。”9月份就要加入找工作的“大軍”,劉豪策為首份工作設定的最長期限是2年。因此,儘管父母提出畢業時幫他買套房,他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更願意在離單位近的地方租套舒服的房子。

  “不過,等我三十歲要結婚時,我還是會買房。”在他眼中,80後遇到的“丈母娘”壓力,同樣會壓在90後的身上。既是為了給女方交代,也是為了證明自己,他會買套婚房。“時代再變,一些傳統習俗總會延續,馬佳佳的觀點,並不代表所有90後。”

  借錢買房不能接受

  講述人:91年男孩廖彬臣

  和許多人削尖了腦袋想留在北京不同,在北京某名校學金融的91年男孩廖彬臣,明年畢業後想去成都,“二線城市,生活自在。”

  廖彬臣聽過許多師兄師姐買房的故事,七拼八湊借了首付,每月還得還貸款,擔心失業,擔心錢不夠,就是一部《悲慘世界》。“所以,借錢買房,我絕不能接受。”

  廖彬臣説,一套首付50萬元的房子,他有70萬元才會去買,“剩下20萬元,用來保障生活品質,比如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一次把酒言歡的聚會。”而城市核心地段的“蝸居”一居室,和郊區的通透三居室,他會選擇三居,雖然位置偏遠些,但住著舒服自在,不用湊合擠著。

  地産商

  90後需要滿意的房子

  過去20年的中國樓市,是高速發展的黃金年代,第二波嬰兒潮中出生的人們成家立業、拼命買房。因為可以從父母、爺爺、奶奶那裏繼承,單純從數量上看,很多90後並不缺少房子。

  此前,某商業網站對全國400名90後做了問卷調查,約55%的90後選擇了“不買房”,其中六成是因為60後的父母已經給預備好了房子,有四成是因為工作崗位頻繁變動,對租房的認可度更高。

  “有60後、70後給他們買,90後現在不需要買房。”高策機構董事長陶紅兵家中就有個90後的女兒。“但將來,90後一定會成為購房主體。他們可能不會滿意父母留下來的房子,因此房地産産品要設計出他們想要的房子。”

  對於未來的90後市場,北京萬科行銷總監肖勁持樂觀態度。“北京的90後們確實不太缺房,但可能會為了尋求自由、舒適而升級換房。而來自外地的90後創業者們,未來的買房需求將非常旺盛。他們買房更多是靠父母資助,不太能接受一居室的‘蝸居’狀態,而傾向於沿著地鐵的兩居或三居。”

  本報記者 趙瑩瑩J201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