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要聞導讀 > 正文

字號:  

前10月2350批次進口食品被攔 餅乾飲料和酒居前三

  • 發佈時間:2015-12-15 08:39:5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餅乾、飲料、酒位居前三名,新京報梳理今年1-10月的進口不合格食品,標簽、微生物污染為主因,來自中國台灣地區的進口食品不合格批次最多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食品農産品進口國。相比國産食品,不少消費者對進口食品更加信賴,有的甚至達到迷戀的程度。然而,進口食品的品質並不都那麼“美好”。

  國家質檢總局最新公佈的資訊顯示,僅今年10月,就有17批次來自法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的進口葡萄酒不合格。進口橄欖油的不合格問題亦十分突出,前不久義大利多個品牌橄欖油被查出“摻假”。究竟有多少進口食品存在問題?來自哪些國家和地區的問題食品最多?哪些進口製造商登上了黑榜?進口食品問題主要出在哪?

  在12月1日用數據分析國家食藥監總局今年前11月的國內不合格食品資訊後,《新食品》週刊把目光又聚焦到進口食品上,近日再次聯合同花順數據中心,對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官網上公佈的今年1至10月進境不合格食品資訊進行梳理與分析。

  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至10月,我國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出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進口食品達2350批次,已被退運或銷毀。其中來自中國台灣地區的不合格食品最多,達到601批次,僅10月就檢出了76批次。

  對此,國家質檢總局表示,正在建立最嚴格的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制度體系,同時探索跨境電商背景下的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

  ●進口不合格産地之最

  中國台灣地區和歐盟不合格多

  同花順數據中心運用大數據統計顯示,從進口不合格食品的産地上,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披露的不合格進口食品中,排在前十名的産地分別為:中國台灣地區、馬來西亞、日本、美國、泰國、義大利、西班牙、南韓、法國和德國,被披露不合格進口食品的次數分別為601批次、151批次、147批次、122批次、111批次、108批次、102批次、90批次、81批次和76批次。

  新京報記者梳理髮現,這前十名産地的不合格進口食品共1589批次,佔不合格進口食品批次總數的67.6%。

  産自中國台灣地區的不合格食品最多,佔25.5%,超過總數的四分之一,成為進境不合格食品的“重災區”。去年國家質檢總局曾多次發佈台灣食品警示通報,如台灣糖果違規使用甜味劑,台灣永和豆漿被檢出轉基因成分的質檢資訊等。

  對於台灣地區進口食品不合格問題突出,作為口岸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此前表示,“違規添加”成為台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元兇”,主要包括三類,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或營養強化劑、違規添加保健品藥材、違規添加非食用物質等。

  另外,産自歐盟國家的不合格進口食品達579批次,佔不合格進口食品的24.6%。此前國家質檢總局在發佈的《2010-2014年中國進口食品品質安全狀況白皮書》裏提到,2010至2014年檢出的不合格進口食品中,來自歐盟的批次最多,約佔總數的29.3%。

  ●進口不合格食品類別之最

  進口餅乾問題最多

  新京報記者梳理髮現,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均檢出過不合格的情況,其中不合格次數前10位的類別為:餅乾、飲料、酒、乳製品、糖、魚、粉、茶、麥片、巧克力,佔不合格進口食品總數的63.4%。

  餅乾、飲料、酒是不合格類別的前三名。其中,進口餅乾不合格最多,高達243批次,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菌落總數超標、大腸菌群超標及標簽不合格等,是其主要原因。緊隨其後的是飲料,有230批次,大多集中在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比如印度尼西亞企業TINSHINGHONGBIRD‘SNEST&GINSENG生産的多款飲料超範圍使用偶氮玉紅。

  備受國內消費者推崇的多款進口葡萄酒榜上有名。比如,産地為義大利的“藍色基奧域羅莫斯卡托低醇起泡葡萄酒”、産地希臘的“克拉提斯紅葡萄酒”,均因銅超標被退貨。來自阿根廷的“索盧納馬爾貝克紅葡萄酒”、“索盧納赤霞珠紅葡萄酒”,以及澳大利亞的“天瑞摩爾克裏克西拉紅葡萄酒2012”,則存在標簽不合格。

  消費者最迷戀的進口乳製品(包括洋奶粉、進口牛奶等)也有171批次上榜,排在第四位。

  今年以來,多款紐西蘭的奶粉及奶製品就登上不合格榜單。其中,由瑪氏食品(嘉興)有限公司進口、紐西蘭“FONTERRA LIMITED”(恒天然集團)製造的兩批共150千克的脫脂乳粉,因包裝不合格被銷毀;紐西蘭Green Valley Dairies Ltd公司的三個批次嘉仕堡巴氏殺菌乳大腸菌群超標,2265公斤全部銷毀;珠海市澳誠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紐西蘭學生高鈣營養配方奶粉,標簽不合格被退貨。此外,EASIYOPRODUCTS公司生産的希臘椰子味酸乳粉、經典夏日水果味風味酸乳粉超過了保質期。

  ●進口不合格食品製造商之最

  多個進口知名品牌也不合格

  在進口不合格食品資訊中,有21家食品生産企業被披露的不合格批次數在10次(含)以上。排在前十名的進口製造商裏有4家來自中國台灣地區。

  台灣鑫耀生技有限公司今年已被攔截檢出30批次不合格,其生産的螺旋藻藍蛋白粉、膠原紅海藻粉、必慧龍鳳梨酵素固體飲料、優之元紅海藻味固體飲料等多款産品,存在水分超標、菌落總數超標、品質不合格等。

  義大利ALISS.R.L。公司生産的卡薩芮娜迪去皮番茄、幹番茄、切利尼奧拉腌制無核橄欖等多款産品均超過保質期。馬來西亞企業Wonderful Creamery(M)SdnBhd的妙得酷巧克力味冰淇淋等多款冰淇淋被查出大腸菌群超標或超限量使用檸檬黃。日本ITSUKIFOODSCO。,LTD。公司生産的多款日式烏冬面超限量使用二氧化硫。

  新京報記者還發現,不合格進口食品名單中不乏知名品牌的身影:來自美國的亨氏番茄汁還未入境就已超過保質期;上海宜家家居從瑞典進口的兩批次斯耐普斯風味伏特加因未提供所需證書,被銷毀;南韓的農心牌辣味蝦條包裝不合格;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從日本進口的彩色糖果懷舊系列、風味奶酪爆米花、紅茶味曲奇餅乾,以及從南韓進口的薄荷味木糖醇糖果,則均因超過保質期被銷毀。

  由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進口的多批次食品被檢出不合格,包括從泰國進口的都樂什錦果肉果凍被檢出日落黃超標,從美國進口的普斯藍莓穀物早餐麥片水分超標,從比利時進口的阿斯達松露狀牛奶味巧克力未提供所需證書。

  ●進口不合格原因之最

  標簽和微生物污染問題多

  同花順的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10月,進口食品被檢出不合格的前十大原因是:標簽不合格、菌落總數超標、大腸菌群超標、超過保質期、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水分超標、未提供所需證書、黴菌超標、品質不合格、未獲檢驗檢疫準入。這10類不合格食品為1282批次,佔不合格進口食品總數的54.6%,超過一半。

  此外,貨證不符、包裝不合格、砷超標、超範圍使用苯甲酸、銅超標、違規使用化學物質酸性紅、山梨酸超標的現象也不少。

  中山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任蔣卓勤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菌落超標、大腸桿菌或黴菌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出現腹痛腹瀉,黴菌超標的危險性、毒性更大。

  另外,水分超標也會導致食物中的細菌易繁殖,縮短食物的保存期。包裝不合格會影響食品的保存期。而重金屬砷超標,可能直接對人體産生毒害,造成肝腎、神經、生殖系統損害,“砷的毒性很強,甚至可能導致腫瘤風險”。苯甲酸是常用的防腐劑,但超範圍使用會加重腎臟負擔,損傷肝臟。酸性紅則是一種工業染料,不能添加到食品中,傷害食用者的肝腎。

  ●攔截不合格食品口岸之最

  上海攔截不合格食品最多

  各地入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口食品嚴密監控,攔截問題食品的十大口岸為上海、深圳、廣東、廈門、福建、山東、北京、浙江、珠海、廣西。其中上海口岸攔截的不合格食品批次最多。

  據國家質檢總局發佈的《2014年全國進口食品品質安全狀況》白皮書,2014年,我國有481個口岸進口食品,進口食品貿易額列前10位的口岸分別是:上海、天津、廣州、青島、大連、深圳、蘇州、北京、廈門、泰州,共375.7億美元,佔我國進口食品貿易總額的77.9%。

  - 監管

  供應鏈複雜進口食品監管面臨挑戰

  質檢總局表示,這些不合格進口食品都已依法做退貨、銷毀或改作他用處理,未在國內市場銷售。

  數據顯示,2001至2014年間,我國進口食品農産品貿易額從118.3億美元增長至1214.8億美元。食品分析師徐雄俊認為,各大品牌在中國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容易出現問題。儘管各國標準不一,但知名企業多款進口産品屢次出現問題,一定程度反映出其對品牌、産品、渠道管理上的不嚴格。

  “受全球經濟復蘇疲弱、消費市場低迷、生産成本持續提高等因素影響,一些食品企業為維持利潤,減少了對品質管理的投入,全球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甚至一些全球知名食品企業和以食品安全著稱的國家或地區也曝出食品安全醜聞”,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林偉在10月29日專題發佈會上表示,全球食品供應鏈愈加複雜,進口食品安全監管正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而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帶來新的食品安全監管難題。

  林偉表示,目前我國正在建立最嚴格的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制度體系。嚴把“準入關”,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準入,並建立進口食品生産經營企業信譽記錄製度。截至2015年9月,57家境內外企業被列入不良記錄企業名單,採取加嚴檢驗檢疫。

  通過跨境電商進口的食品也暴露出一些安全隱患。林偉表示,質檢總局將探索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食品的安全監管模式。目前質檢總局已起草了監管細則,正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支招

  買進口食品要學會“三看”

  “消費者不要一味迷信進口食品”,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任蔣卓勤表示,進口食品安全問題屢被檢出,消費者儘量選擇正規銷售渠道,特別是在網購、代購食品時要謹慎,“它們常逃過正常檢測,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林偉建議,“正規商家一般可保證産品來源和運輸、貯藏條件符合安全要求。”比如選購進口肉時,可以通過“三看”來鑒別該食品是否來自正規渠道。一看“兩個清單”,即輸華肉類準入國家及産品名單和已在華註冊的境外生産企業名單,可在質檢總局網站查詢,超出以上範圍的“進口肉類”切勿購買。二看“一個單證”,購買時可要求商家出示進口肉類相應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不能出示或提供的不要購買。三看“一個標簽”,正規進口肉類外包裝上一般有中文標簽,標明品名、生産企業註冊號、生産批號、規格、産地、目的地、生産日期、保質期、儲存溫度等內容,如發現包裝和標簽上均是外文沒有中文,千萬不要購買。

  - 他國經驗

  美國 大數據分析鎖定高風險進口食品

  美國FDA相關負責人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聯邦食品、藥品和化粧品法案》,如果一種食品被發現不符合美國要求,會把該産品從美國市場上剔除。同時,FDA使用預測篩選工具,通過數據分析,鎖定存在高風險的進口産品,加以嚴格監管。一旦發現對消費者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食品,生産商必須召回他們的産品,以避免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法國 對進口食品週期性監測

  法國食品品質安全管理是歐盟最具代表性的,法國的産品檢查貫穿于生産、運輸、儲存和銷售等整個環節,檢查包括産品成分分析、微生物特徵和儲存條件(尤其是溫度)。從第三國家進口的動物産品、動物源、植物源産品要通過邊防檢查站的檢查,並對冷藏庫、運輸設施和農産品企業隨機抽查。對易腐易爛的、可能産生病原體或有病毒殘留的食品,實施週期性監測計劃。

  南韓 頻繁修改食品相關法規

  南韓日前出臺了史上最嚴的兩部食品農産品法律——《進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別法》和《農藥肯定列表制度》,制定了更加嚴苛的準入條件和口岸檢驗檢疫標準。對進口企業及進口産品區分等級管理,擴大進口食品的追溯管理。

  注:本文報道和表格涉及的數據,均為同花順數據中心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公佈的進口不合格食品資訊統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