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轉型釋放良好信號 企業高杠桿成決策考驗

  • 發佈時間:2016-05-04 07:30: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秦偉  責任編輯:王斌

  [5月3日發佈的亞太地區展望報告中,IMF預計中國今年的經濟增幅為6.5%,比1月時的預測數據6.3%上調了0.2個百分點。中國也成為IMF在4月發表世界經濟展望中唯一上調今年GDP增長預期的國家。]

  對於中國和亞洲經濟的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給市場派了一顆定心丸。

  5月3日發佈的亞太地區展望報告中,IMF預計中國今年的經濟增幅為6.5%,比1月時的預測數據6.3%上調了0.2個百分點。中國也成為IMF在4月發表世界經濟展望中唯一上調今年GDP增長預期的國家。

  “儘管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比預期速度更慢,但今年,中國經濟整體狀況已經顯著改善,去年推出的經濟政策現在已經凸顯成效。”接受記者專訪時,IMF亞太局局長李昌鏞表示。

  中國經濟在結構轉型的過程中仍然面臨多方面挑戰,包括供給側改革以及近期引發關注的債務問題等,李昌鏞強調,中國經濟在向可持續、更平衡的方向轉變的過程中,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經歷坎坷,選擇正確的政策是重中之重,而IMF相信中國有政策空間,也有人力資本去應對這一轉變。

  另一方面,作為過去十多年里拉動亞洲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對亞洲其他國家也産生影響。“短期內,中國經濟轉型對於其他國家的影響,取決於該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格局。”李昌鏞指出,這種溢出效應在其他國家邁向發達經濟體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中國債務問題應關注三大細節

  中國經濟仍在轉型中,外界對此看法不一,IMF將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6.3%上調至6.5%,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IMF現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

  李昌鏞:IMF今年上調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從6.3%調整到6.5%,(這反映出)儘管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比預期速度更慢,但今年,中國經濟整體狀況已經顯著改善,去年推出的經濟政策現在已經凸顯成效。當然,與此同時,對於經濟政策,我們還要看用在哪以及如何發揮作用;與之相關的中期風險也在提升,如果新增信貸流向了存在過剩産能的舊産業,那麼快速增長的債務和投資規模帶來的中期風險就會提高。經濟刺激政策,一方面幫助中國經濟趨向穩定,但同時決策者也要關注並採取措施,眼下,如何解決中期內企業的高杠桿問題已經成為擺在中國眼前更重要的決策考驗。

  今年以來,中國的債務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關注,投資者所擔憂的債務問題到底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李昌鏞:眼下,中國債務規模擴大對於經濟帶來的其實是正面影響,但同時,債務規模攀升會導致經濟脆弱的風險上升。這個經濟脆弱,並不是説我們擔心這些企業債或其他債務問題會立刻引爆經濟危機,我們所擔心的是債務問題對於中國生産力以及中期經濟增長前景的影響。例如,如果低增長、産能過剩的行業能夠繼續獲得信貸,那麼中國經濟增速放慢的步伐可能比預想更快,但另一方面,如果新的信貸資金能夠流向高附加值、生産力更高的新興産業,那就能幫助中國發展成為高收入國家,從而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對於解決中國的債務問題,IMF有什麼建議嗎?

  李昌鏞:其實中國已經在正確的方向上,中國政府宣佈了削減過剩産能的計劃,最近又正在討論債轉股、資産證券化等金融政策。我們認為,債轉股、資産證券化這些工具都是行之有效的公司重組工具,但同時也有其局限性,關鍵還要看具體實施。

  首先,這些金融工具應當只適用於那些仍具活力的公司,如果僵屍企業也能夠通過這些途徑獲得資金,將是對資金的一種浪費,因此挑選公司非常重要;第二,通過債轉股計劃,如果銀行需要持有債務轉化而來的股份,應當設定一個有限的持有期,銀行可以在市場出售這些股份,所有過程都應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第三,不要把金融工具視作一個獨立工具,而是應當作為全面重組計劃的一部分,這個全面的重組計劃包括了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處理離職員工以及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等。

  經濟轉型已釋放良好信號

  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服務業的發展能否填補製造業的下滑備受關注,去年中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首次超過50%,你認為這是一個良好信號嗎?

  李昌鏞:是,這確實向外釋放了一個良好的信號,表明中國經濟的發展處在正確的方向上。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重點在於從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向本土消費導向型經濟,例如,我們看到經常賬戶盈餘的佔比已經降到不足3%的水準。現在,中國經濟的這一轉變、經濟再平衡已經獲得顯著成效,製造業也在升級,服務業的增長自然而然地加快。服務業的高速增長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反映出中國經濟結構更加平衡,但眼下還沒有太多跡象表明經濟已經從投資導向型轉變為消費導向型,走到這一步還需要時間。

  另一方面,中國現在所增加的投資是何種類型也非常重要,過去,中國的投資多集中于房地産和少數幾個已經存在産能過剩現象的行業,因此我們希望看到未來中國的投資能更多地集中于新興行業,例如綠色經濟以及有助於提高生産力的人力資本方面,讓中國經濟結構趨於平衡的同時能夠提高經濟增長的潛力。中國不會永遠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家,自然會邁進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因此現在最需要看到不同類型的投資。

  應當如何看待中國經濟轉型對於中國自身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影響?

  李昌鏞: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這种經濟再平衡也是通過保持投資慣性來拉動經濟增長,如果中國現在還繼續在製造業、基礎設施等方面增加投資,這類投資産生的邊際産能會繼續降低,整體經濟需要新的行業(作為投資對象),對中國而言,投資轉向消費導向的行業即便在短期內也有好處。從保持增長的角度來看,製造業現在的增長幾乎為零,如果服務業不能實現高增長,中國如何消化新增勞動力?

  經濟再平衡對中國而言是好事,但複雜的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就是溢出效應。中國經濟轉型令進口需求降低,原本對中國出口製造業中間産品和原材料的國家就會受到衝擊,同時,那些向中國出售高品質食品、消費品,優質品牌消費品的國家則可能受益。總體而言,中國經濟轉型對於其他國家帶來的溢出效應,取決於這些國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格局。

  那麼,這些受到影響的國家應當如何調整自身政策,來減輕中國經濟轉型帶來的影響?

  李昌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如果成功轉型,對所有國家都有好處。而短期內,每個國家的貿易格局不同決定了有贏家也有輸家。但這在其他國家向發達經濟體發展的過程中也曾出現,比如南韓與日本之間、日本和美國之間,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那些因為這種結構改變而失去競爭優勢的國家,應當著力推出恰當的政策去提高自身生産力,IMF也會給它們提供一些有效提升生産力和經濟韌性的結構性改革建議。

  IMF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預測是怎樣的?

  李昌鏞:中國經濟當然不可能永遠保持10%的增速,隨著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和財富水準不斷提升,經濟增速自然應當放慢,這就是我們所説的收斂效應。在中期內,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到2020年時可能在6%,但這與其他國家相比,仍然是相當高的增速,在全球範圍內也仍將處於領先地位。我們預期,中國經濟增速放慢,也是經濟調整到更可持續狀態的一個自然結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