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首季居民收入為啥跑輸GDP:6.5%增速已全球最高

  • 發佈時間:2016-04-18 09:02:1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邱海峰  責任編輯:張少雷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低於同期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6.7%的增速,兩年來首次出現這一現象。專家指出,季節性因素是一季度居民收入“跑輸”GDP的主要原因,應該看到,雖然居民收入增速略低於GDP增速,但6.5%這一增速的“含金量”仍然很高,考慮到我國經濟的巨大潛力以及居民增收保障的不斷加強,未來居民收入還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兩年來首度出現“反轉”

  從2013年起,國家統計局開展了城鄉一體化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並於2014年第一季度開始公佈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年以來,扣除價格因素後,居民收入實際增速一直快於GDP增速。

  然而,今年第一季度,這一局面未能得以繼續維持。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同比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6.5%,低於同期GDP同比6.7%的增速。

  “居民收入增速雖略低於GDP增速,但我們並不用為此而擔心。就增速本身而言,6.5%並不低,中國的收入增長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回顧上世紀40年代以來各發達經濟體的居民收入增長,很少有國家能達到6%以上的。”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白景明進一步指出,從數量上來看,經過這麼多年的高速增長,我國的居民收入“蛋糕”正越做越大,收入基數已經不小,6.5%帶來的增量非常可觀;此外,對照“到2020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按目前的增速來算,我們完全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居民收入仍不乏亮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根據統計局數據,一季度,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倍差2.59,比上年同期縮小0.02。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趙振華日前撰文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2009年達到3.33倍的歷史最高位之後,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已越過“倒U”曲線頂點並進入右側,未來將呈現繼續下降的趨勢。

  季節差異是主要原因

  居民收入增速的小幅波動屬於正常現象。相關人士指出,理論上來説,GDP與居民收入增長不一定完全一致,由於經濟增量並非完全轉移到居民收入中,有一些會轉移到國民經濟的其他部分,居民收入因此會偶有波動,但這種波動只是暫時的。

  季節因素是主要的現實原因。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一季度有元旦、春節兩個假期,企業的生産經營強度弱于其他幾個季度,生産不足,收入也就很難增加;另外,這期間人們的消費大量來自此前的儲備物資,也就是庫存,而庫存部分的勞動收入已在此前支取;總的來説,由於工資收入季節性差異較大,所以對比收入與經濟增長指標還是按年度數據更為客觀一些。

  “還應看到的是,當前,我國經濟處於結構調整期,包括産業、居民就業在內的眾多環節都面臨著調整,在這一過程中,部分群體的工資、財産收入可能會受到影響而有所降低。”白景明説,此外,國民經濟中的投資、工業增加值等增速有所放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收入的增加。

  民生指標會持續向好

  事實上,一季度,包括居民收入在內的民生指標表現十分“給力”。就業方面,人社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3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31.8%;收入方面,居民收入實際增長6.5%,增速仍然很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斷縮小;物價方面,CPI溫和上漲,根據統計局數據,一季度CPI同比上漲2.1%。

  “一季度民生領域的相關指標交出了不錯的‘答卷’,民生向好發展的態勢十分明顯,而受益於我國旺盛的內需、結構調整的新動能以及政策的紅利,這種態勢會在未來得到進一步延續。”白景明表示,與此同時,居民收入仍然會保持不錯的增速,一方面,當前中國勞動力成本在不斷上升,反映到收入上就是工資的上漲;另一方面,我國居民的財産性收入在持續增加,居民投資收益也在提高;因此,居民收入增長是有支撐、有保障的。

  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提高居民收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為市場主體減負、增加職工現金收入。

  “當前國家在大力推動企業減負,而這實際上也是在為居民增收,減負之後的企業無論是選擇提高職工工資還是加大投資,都會直接或間接地讓職工受益。為了進一步增加居民收入,還必須狠抓政策落實,並加強結構調整過程中的配套政策對接,如去産能過程中保證職工轉崗、再就業等。”白景明説。

  此外,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表示,居民收入增長應該建立在勞動生産率提升的基礎上。在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的支撐下,我國經濟將逐步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勞動生産率也會大幅提高,這將使收入分配擁有更大的迴旋餘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