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多地依賴非稅收入補短板 財政部將清理政府性基金

  • 發佈時間:2016-02-01 07:13: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趙婧  責任編輯:李春暉

  經國務院批准,今年2月1日起,我國將取消、停徵和整合部分政府性基金項目並擴大部分政府性基金免征範圍。“經過這一次的清理規範,基金項目由28項減少到23項。據我們靜態的測算,此次清理將在2016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約260億元人民幣。”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表示,實際減負效果可能比預測值還要大。

  史耀斌表示,不規範徵收的政府性基金項目加重了企業負擔,且不利於財政性資金的統一規範管理。政府性基金屬於廣義概念上非稅收入的一部分。《經濟參考報》記者梳理歷年財政數據發現,最新公佈的2015年財政收入增速創下28年以來最低,其中稅收收入增速也創下25年來新低。在稅收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多地患上“非稅收入依賴症”,以高速增長的非稅收入來彌補稅收收入的短板。

  根據財政部數據,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萬億元,同口徑增長僅5.8%,比上年回落2.8個百分點,並低於年初預算目標,其中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2.5萬億元,同比增長4.8%。

  需要指出的是,5.8%的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僅高於1987年3.6%的增速,而低於此後28年間的全國財政收入增速。而4.8%的稅收收入增速也創下了自1990年之後25年來全國稅收收入增速最低點,事實上1991年之後20餘年我國稅收均是兩位數增長。

  對此,財政部表示,增幅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跌、一般貿易進口大幅下滑導致進口稅收大幅下降;二是工業生産放緩,尤其是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持續下降導致按現價計算的增值稅等稅收低增長;三是企業效益下滑、利潤增幅回落使企業所得稅增幅相應回落;四是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減輕了企業和居民負擔,也直接帶來財政減收。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中,非稅收入2.7萬億元,同口徑增長10.6%。非稅收入同口徑增速高於稅收增速5.8個百分點,且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高達18%,而這一佔比較2010年大幅提高12個百分點。這表明,在當前財政收入增長總體趨緩的形勢下,非稅收入對財政收入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

  專家介紹道,財政收入分為稅收收入、非稅收入兩個部分,而稅收應當是財政收入的主體。從地方財政收入數據可以發現,財政收入結構問題依然突出,多地非稅收入增速遠遠超過稅收增速。

  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內蒙古稅收收入增幅為5.6%,非稅收入增幅達到8.5%;福建省國稅稅收收入同比增6.9%,地稅稅收收入同比增2.9%,而非稅收入則同比增29.1%。財政收入依賴非稅收入情況在縣級政府更為明顯。截至2015年11月底,貴州省息烽縣非稅收入同比大增81.29%,而息烽縣地稅局組織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7.15%,遠低於非稅收入增速。江西省會昌縣非稅收入同比增長39.7%,而該縣地稅入庫稅收增長0.45%。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王朝才認為,在經濟下滑和稅收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地方加大了對非稅收入的徵收,部分地區存在一次性非稅收入增收的因素,也有少數地方仍存在非稅收入虛增現象,這些都是非稅收入佔比提高的原因。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認為,稅收和財政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在經濟回落、又實施減稅政策的情況下,為保證地方財政收入不大幅下降,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會在非稅收入上挖掘潛力。

  有專家指出,非稅收入高速增長,暴露出稅收和非稅收結構的失衡。這種失衡,不可避免地會衍生出亂收費、重復收費問題,值得警惕。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汪德華表示:“企業經常抱怨稅負重,實際上大多數時候指的是各類收費。很多人建議減稅,實際上,真正要討論減輕負擔,非稅收入是重點,要減稅更要清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