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商務部:2015年實際使用外資7813.5億 同比增6.4%

  • 發佈時間:2016-01-14 15:55:21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網財經1月14日訊 據商務部消息,2015年,面對國際引資競爭日趨激烈、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困難和挑戰,商務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大力推動外商投資審批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進一步擴大各領域對外開放,不斷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吸收外資規模穩步增長,利用外資品質進一步提升。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指出,2015年我國吸收外資主要呈現五個特點:

  吸收外資規模再創新高。2015年,全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6575家,同比增長11.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13.5億元人民幣(折1262.7億美元),同比增長6.4%(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國非金融領域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836404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6423億美元。

  外資品質持續提升,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5年,外商投資企業平均投資強度進一步提高,單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平均投資總額1530萬美元,比2014年(1456萬美元)增長5.1%。外資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770.5億元人民幣(折771.8億美元),同比增長17.3%,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61.1%。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2452.3億元人民幣(折395.4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31.4%。其中,高技術製造業繼續增長,實際使用外資583.5億人民幣(折94.1億美元),同比增長9.5%,佔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總量的23.8%,而鋼鐵、水泥、電解鋁、造船、平板玻璃等國內市場産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基本上未批准新設外資企業,有利於加快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進程。外資並購交易日趨活躍。2015年,以並購方式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466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77.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4%和137.1%。並購在實際使用外資中所佔比重由2014年6.3%上升到2015年的14.1%。

  各項改革開放措施初見成效。一是自由貿易試驗區引資聚集效應凸顯。2015年1-11月,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共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040家,合同外資4458.1億元人民幣,其中通過備案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088家,合同外資3326.6億元人民幣,佔比分別為84.2%、74.6%。擴展區域後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吸收外商投資佔全市一半。融資租賃、科技研發、創業投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高端産業向自貿試驗區集聚的態勢明顯。

  二是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效果初現。北京市認真落實國務院批復,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放寬科技服務等六大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方面,提高投資便利化程度,明確了141項具體任務。2015年,北京市擴大開放的六大重點領域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068家,實際使用外資95.5億美元,分別增長10.2%和62.5%,分別佔全市吸收外資總量的77.1%和73.5%;其中,金融、科技領域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5.7倍和14%,分別佔全市56.4%和7.6%。

  三是廣東省借力自貿試驗區和CEPA(《在廣東省對港澳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吸收外資大幅回升。2015年3月以來,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對港澳先行開放領域投資設立公司,合同章程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加上廣東自貿試驗區運營,投資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2015年廣東省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增長15.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長42.7%,超過217億美元,其中吸收港資增長48.3%,吸收澳門投資增長222.2%。

  全球500強跨國公司投資增資踴躍。全球500強跨國公司繼續在華投資新設企業或追加投資,所投資行業遍及汽車及零部件、石化、能源、基礎設施、生物、醫藥、通信、金融、軟體服務等,充分體現了跨國公司依然看好中國市場和來華投資前景。德國奧迪、大眾、戴姆勒、漢莎航空,義大利菲亞特,瑞典沃爾沃,南韓現代、起亞汽車、三星電子,日本電氣硝子、普利司通、伊藤忠商事,美國英特爾、克萊斯勒、空氣産品、禮來等跨國公司都在上述領域投資或增資,單項金額均超過1億美元。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設立的地區總部、研發機構等高端功能性機構繼續聚集。截至目前,外商投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超過2400家。

  外商投資企業對經濟社會促進作用顯著。目前,外商投資企業創造了我國近1/2的對外貿易、1/4的工業産值、1/7的城鎮就業和1/5的稅收收入,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