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魁:國企改革無進展則供給側改革無從談起
- 發佈時間:2015-12-26 09:34:15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責任編輯:李春暉
張文魁: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推行
要從根本上實現國有企業市場化,就得進行所有權改革,而不是繼續在控制權改革
這個框框裏轉來轉去,這實際上已經轉了三十多年
本刊記者/岳巍
今年,新一輪國企改革方案的出爐,令大家對“十三五”開局之年中的國企改革充滿了期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認為,2016年國企改革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領域在於混改,供給側改革首先是企業的改革,國企改革相應地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市場化是主要內容
中國新聞週刊:如何評價9月公佈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
張文魁:應該説這個方案是很週密的,各部門的意見和主張都寫進去了,至少是都有所反映。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強監管、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等等,不一而足。
但在面面俱到的同時,也容易模糊了重點,大家有可能不知道應該主要去做什麼。
中國新聞週刊:能否舉例説明一下?
張文魁:比如搞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是確定了的一個主攻方向。但在操作的過程當中,如何避免國有資産流失,這又是一個很嚴重的技術性問題,只要是守法的人,都不願意去碰這個紅線,但問題是目前這條紅線好像也不是特別清晰。
最近出臺的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的配套文件,稱下一步要制定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的條例,也就是説紅線還沒劃完。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自然就會持觀望姿態。
中國新聞週刊:你認為國企改革最主要的是要做什麼?
張文魁:國企改革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已經做了三十多年,現在能夠寫進文件裏的內容,其實絕大部分以前提及過。
從過去三十多年的經驗來看,該試的都試過了,什麼東西有效,什麼東西無效,什麼政策能夠根本解決問題,什麼政策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大家其實心裏都有數。以我個人對國企改革這個課題跟蹤研究來判斷,除了極少數特殊行業的國有企業之外,大的方向是國企要市場化,這個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多爭議。
那麼剩下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改革才能實現市場化?我們如果只是在國企的控制權問題上不斷糾結,那是實現不了市場化的。
我認為,股權結構的改革才是國企改革的重點,僅僅改革治理結構,會導致“管著國企的越來越多了,幹活的或者是有積極性幹活的越來越少”。過去針對董事會職權的改革並不成功。
中國新聞週刊:在國有企業控制權無法改變的前提下,如何達到市場化目標?
張文魁:這就需要進行所有權改革,也就是所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實際上是一種很溫和的所有制改革,它基本上是被打磨得呈現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樣貌。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説的也比較明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我個人覺得,從根本上實現國有企業市場化,還是要去進行所有權改革,而不是繼續在控制權改革這個框框裏轉來轉去,這實際上已經轉了三十多年。
控制權改革就是國資監管部門是管多一點,還是管少一點。控制權改革是個規範性的問題,不是一個市場化的動作,而國有企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市場化的問題。
目前中國不存在
實施淡馬錫模式的先決條件
中國新聞週刊:《指導意見》中提到國企改革的一個方向是成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由管資産轉向管資本,這與淡馬錫模式有相似之處,但普遍認為淡馬錫模式不適合中國,為什麼?
張文魁:淡馬錫模式本身不存在是否適合中國的問題。
淡馬錫模式實施是要具備先決條件的,其前提條件是可以自主地決定是否能把國有企業賣掉,或者把國有企業的一部分股份,也就是國有股賣掉。顯然,這個前提條件我們是沒有的。
淡馬錫基本上相當於一個財富基金,可以根據自己的商業判斷來做商業決策,中國目前不具備這一政策條件。
中國新聞週刊:這是不是意味著,一旦這個先決條件得以解決,淡馬錫模式可以成為中國國企改革的一個選項?
張文魁:可以這麼説,但也不是完全正確。我想相關部門是要按照淡馬錫模式新建一些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實際上,現在一些央企的母公司本身就差不多相當於淡馬錫模式。
比如中糧、華潤,或者保利,這些大型央企的母公司其實並沒有實體的經營性業務,只是相當於一個管理總部,或者一個資本運營總部。具體的業務和資産,基本上都在子公司,而許多子公司也已經上市。這樣來看,這些企業母公司其實就相當於小淡馬錫模式,有的是行業性的淡馬錫,有的是跨行業的淡馬錫。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中國能夠解決這個前面提到的先決條件,淡馬錫這個模式還是挺好的。
中國新聞週刊:中國未來會有這個條件嗎?
張文魁:這就涉及到我們對國有企業的定位,到底是把國有企業作為一個市場主體,還是一個政治主體。
如果是一個市場主體,那就是可以通過改革實現的,如果是作為政治主體,我們就要不斷加強和鞏固對其的控制權。
國企改革無進展
則供給側改革無從談起
中國新聞週刊: 你認為2016年國企改革會有什麼進步?
張文魁:我想應該會往前走。這要看實際經濟部門在2016年如何落實中央文件的精神,我們呼籲改革,提醒國有企業改革,否則資源會越來越多地流向低效率領域,這對經濟增長不利。實現全面小康,這需要比較穩健的經濟增長,需要提高效率。
中國新聞週刊:你認為哪些領域會有比較明朗的前景?
張文魁:《指導意見》出臺之後,國務院又發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意見》,指出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七大領域開展試點示範工作。
我個人預計,2016年,在這幾大領域會推出一些混改項目,這個試點不是泛泛而談國企改革試點示範,而是針對“混合所有制”的試點示範。對此,還是可以有所期待的。
中國新聞週刊:也就是説2016年國企改革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地方還是在混改領域?
張文魁:是的。我認為除了所有權改革,就是控制權改革,多少年來都是拉拉扯扯的拔河比賽。中央文件精神的要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有突破,我想應該能夠在2016年取得一些進展。
中國新聞週刊:2016年,國企改革是否需要與以往不同的“新範式”?
張文魁:混改在七大領域的試點示範,有可能會採用“新範式”。2016年,國企尤其是一些大的央企,母公司會做一個總體性的産權改革,然後加上所有的重組。包括頂層業務重組,組織構架重組,債務重組等等。我個人判斷,大的央企要激發活力,參與國際競爭,打造成全球性的企業就要在“新範式”上邁出關鍵一步。
中國新聞週刊:國企改革對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何意義?
張文魁:國企改革是供給側改革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企業改革。企業改革中雖然也包括民企,比如清除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産能,提高技術水準,加強管理等問題。但是國企同樣也具有這些問題,而國企同時還要面對市場化機制的問題。可以説國企改革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認為如果國企改革沒有進展,供給側改革也就只能是口頭上説説而已。